「司馬姚范周」的暗湧(自由撰稿人 夏水) - 夏水

「司馬姚范周」的暗湧
(自由撰稿人 夏水) - 夏水

民主派初選昨公佈結果,在高投票率下,由范國威及姚松炎分別勝出九龍西和新界東,連同港島區周庭及建測界的司馬文,「司馬姚范周」料於311出戰立法會補選重奪議席。
單看結果,范姚二人所得分數均超過50分(100分滿分),實體投票得票亦大幅拋離第二位的郭永健及馮檢基,看似獲得足夠民意基礎代表泛民一方出戰補選,而落敗候選人亦已表明不會輸打贏要,並呼籲各方團結以打低建制派,然而泛民一方能否真正摒棄成見,互相補位打出隊形卻仍教市民存疑。
先說范國威,在不少泛民人眼中,其專打傳統民主黨的形象已夠根深柢固,以往亦不見得有多少名泛民盟友,今次補選,他於支持初選的民主派組織投票部份,得票不及獲民主黨及香港眾志公開支持的工黨郭永健即可見一斑。范能否於剩餘時間,說服泛民一方自己非為議席私利出戰,而民主黨又能否冰釋前嫌,出動地區樁腳為范國威助拳,為所謂的「大義」而戰?
九西方面,跟范國威同樣被譏為吃相差的「進攻中場」馮檢基落敗,似乎較能團結年輕泛民人同仇敵愾,但問題是姚松炎頭上仍有一把懸而未決的大刀──參選確認書。雖說姚教授很有信心政府從中作梗機會不高,但得失只在一念,若是有個萬一,按初選協議書中有關PLAN B的安排,該考慮以第二得票高者補上,換言之,馮檢基仍有機會「永續參選」。
民主動力於昨日記者會上表示未曾就PLAN B取得共識,會容後閉門商討相關事宜,惟其最終結論,將大大左右選民投票意欲:不少年輕人早早表明,若馮檢基真的成為九西代表,「含淚都唔會投佢」。
若最終補選時各人均隨個人喜惡選擇,不按大隊要求策略性投票,則初選的意義又何在?所謂的政治紀律與倫理該怎算?
當然,一說到政治倫理,難免又扯到初選有否得到青政或眾志授權的話題上,既然港島能讓路予眾志,為何九西與新東卻無人讓路予本土派?特別是陳國強及劉頴匡等人已表明有意出戰新東補選,彼此並無協調機制,他們背後的本土聲音與支持,最終又是否能為泛民大團結所吸納而非成為互相𠝹票的爭鬥?
初選本意,即在遏止泛民分裂,並創造泛民團結抗共之基礎,特別是補選採單議席單票制,面對建制派越趨精確的配票計算與動員機器,泛民的確沒有再內鬥的本錢。「司馬姚范周」這小艇宣告啟航,然而面對四面八方的明浪暗湧,他們必須得到泛民支持者放下恩怨的理性支持,否則巨浪一翻,後果自負。

夏水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