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導航:兩大牛市比拼 港股未夠癲

投資導航:兩大牛市比拼 港股未夠癲

港股刷出14連升的歷史紀錄,恒指收報31412點,與2007年歷史高位31958點只有數步之遙,今期「投資導航」以四大指標秤一秤兩大牛市的瘋狂程度,發現無論以升市速度、廣泛度與成交熱度均不及當年,反而盈利強勁度卻超出當年,今浪大升市顯然未及當年瘋癲。

未見雞犬皆升 倍升藍籌少一半

2007年的大牛市是雞犬皆升的一年,當年3月至10月約7個月的一浪77%大升市,40隻藍籌中多逾四成跑贏恒指升幅,25%或10隻是倍升股,最勁是港交所(388)大升2.9倍;恒生綜合指數逾200隻成份股中,跑贏大市者有37%,27%為倍升股。
至於倘由2017年起至今計逾一年恒指大升45%的升浪中,50隻藍籌中只有雖然有46%的升市可看齊,但倍升股卻只有5隻或10%,最標青是吉利(175)及騰訊(700)升1.5倍及1.3倍;恒生綜合指數的跑贏比例亦只有不足34%,倍升股只有12.6%。
今浪升勢的關鍵是細價股幾乎完全未有出現過炒風,創業板指數在2007年的7個月中大升53%,較大市升勢更凌厲,意味細價股炒風較藍籌更癲。
相反,去年創業板大逆市勁挫26.4%,今年再跌0.06%,幾乎是無人問津。

交投熱度遜色 二千億成交欠奉

牛市大瘋狂的一個重要指標是市場資金參與度大,2007年全年及2017年至今的日均成交額,分別為874億元及890億元。雖然數字上已超越當年,但要留意的是今浪升市逾千五億以上成交的交易日數只有約4日,部份涉及指數換馬因素。
至於2007年單計10月已出現17日千五億元以上成交,當中兩日更為逾二千億元的瘋癲交投,為目前難以比擬。
事實上,如果撇除2014年才開車的港股通因素、即日均約20至30億元的北水交投,今浪大升市的日均成交額應該未及2007年。
部份大藍籌的交投更是遠未及當年,過去一年資金主要蜂擁至騰訊(700),至於每次牛市例炒的港交所(388)最大額單日成交只為11月的約68億元,反觀2007年高𥧌錄近74億元;國壽(2628)及匯控(005)2007年最多曾錄123億元及149億元成交,去年最高只分別有51億元及85億元。

企業盈利改善 估值低當年三成

大市2017年至今累升45%,其中一個支撐理由是企業盈利出現明顯改善,按彭博資訊數據,恒指市盈率(PE)由13倍起步至最新14.62倍,相較2007年只因港股直通車傳聞而炒作,PE高𥧌升越21倍,目前仍較當年低三成。
2017年大升市的預測PE則只有12.68倍,當年高𥧌是超過22倍,差距超過四成。
倘大市要升至看齊2017年21至22倍的瘋癲估值,意味恒指要升越50000點,潛在升幅至少六成,即使只以2010年高𥧌估值15.7倍為目標,亦相當於大市要升抵40000點,與2007年估值差距之大可見。
至於當年大熱炒的中資股,兩代牛市的估值落差就更加明顯,H指目前PE 9.74倍,預測PE 8.27倍;相對2007年高𥧌PE高約32倍,現時仍低七成,當年預測PE則越28倍,現階段同樣低七成,落後情況誇張。

升市速度較慢 恐慌指數處低位

恒指由2017年起步至今約一年時間已累升45%,由2016年初低位計更已反彈72%,但市場不少分析仍以「矮仔上樓梯」或「紮腳婆慢慢行」形容此升勢,理由是倘比較2007年一役,港股在當年10月底見頂前一年,升幅高達73%,兩年計升幅更有1.1倍,相較之下目前升市速度仍未及當年進取。而2007年大牛市由2003年起步,足足持續了四年半才告終結。
事實上,俗稱港股恐慌指數的恒指波幅指數(VHSI)在近兩年的大升市中維持低波幅,最高僅在8月高見19.6,日均只有14.1;2007年全年日均已達26.95,最高更曾衝上48.7,市場氣氛明顯更亢奮。
更重要是,H指的升幅更是大落後,2017年至今只升37%,但2007年H指見頂前只用了半年已飆升一倍,累計2006年至翌年高𥧌,升幅更達2.5倍,仍屬「蚊髀同牛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