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政司司長鄭若驊僭建風波未平,特首林鄭月娥昨在立法會答問大會自爆容許鄭繼續「兼職」,完成手上6個仲裁個案,而涉及的收入會交給政府處理。有法律界及政界對林鄭開此極壞先例,譁然之餘亦大惑不解,當中可能涉及的潛在利益衝突、以及特首為何容許問責官員有特權,可以上任後仍從事收取報酬工作,隨時成為另一個政治炸彈,林鄭亦無法置身事外。
未交代潛在利益衝突
有法律界中人直言,不論林鄭將今次安排包裝得如何動聽,事實就是特首不知引用甚麼條例及權力,批准司長可以從事私人業務,並可收取報酬,「整個安排係開咗一個好壞先例,竟然容許問責官員做私人嘢,點解唔可以等佢做埋手上仲裁個案先上任?」特別是找鄭若驊做仲裁的相信不是一般中小企,隨時是香港甚至內地大型企業,「當中有冇潛在利益衝突?呢個林鄭冇講清楚」。
另一政界人士奇怪,若真如林鄭所說,鄭若驊只會在短期內繼續處理未完仲裁個案,「如果只係一、兩個月,點解唔叫袁國強留任多一陣?係咪袁國強連留喺林鄭政府多一個半個月都唔肯?」若林鄭所謂「短期內」不只一、兩個月,而是3、4個月甚至更長,「咁容許一個律政司司長長期兼職做私人有酬工作,咁樣做對整個問責制會造成好大損害」。
他又說民主派一定不會放過林鄭,要她交代為何容許鄭「兼職」及6個仲裁個案涉及公司,當中有否利益衝突,而從建制派昨未有出口保鄭,若僭建、兼職風波再燒下去,林鄭將不能置身事外,「到時建制派會唔會幫林鄭硬頂呢?民主派好期待睇建制派有乜反應」。
周一、三、五刊出
季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