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跨國公司公關L講,AI係政治不正確,只可做,不可說,返到寫字房,搜索到呢一篇去年12月29日BBC嘅報道,就係英國一間政治立場中間偏左嘅智庫,IPPR(The Institute for Public Policy Research公共政策研究所)發表一份研究報告,呼籲英國政府對工商業界之自動化行動要干預。點解呀?IPPR解釋,全自動化,大量使用機械人有正面之提高生產力效果,增加經濟效率,但同一時間,未來二三十年,大量低技能職位會被取代,基層工人薪資好難提升,與熟練技工(skilled workers)之收入差距愈大愈大,社會貧富分佈更加不公平。自動化未必百分百取代低技能勞工,只係低技能勞工最容易受到「威脅」。例如:運輸業,63%職位可被取代;製造業,58%、批發及零售業,65%。
另一方面,受過訓練,懂得運用尖端機械嘅工人會有人工加,工作職位更容易搵到。更加增加社會麻煩嘅,係貧窮落後地區,女性,少數族裔最容易被自動化機械人犧牲,令社會下層人物更往下流。
民粹主義,社會不安必然由此另起,IPPR建議英國政府正視自動化帶來之社會問題,採取適當政策令自動化帶來之好處多過壞處,能令社會各階層同時得到好處。
講就係咁講,人民等政府派糖打救呀?會等到頸都長。在自由社會,人人必須自救,睇到大趨勢就要做定準備(例如教育下一代),唔好坐以待斃。第一件事就係裝備下一代(因為已經唔關左丁山呢代嘅事),讓佢哋能夠運用操作高端機械或做一啲有創造性、有創意嘅工作,第一步就係要孩子接受或知道甚麼是STEM教育,亦有甚麼STEAM教育,總之就係讀書求進步,懂得終身學習。STEM最初由美國矽谷科技公司大人物倡議,蘋果喬布斯係先行者,現在已成為世界流行用語、教育界之buzz word。但有人覺得過份側重數理工程科技,未免忽略人文教育,於是加多一個A字,即Arts,變成STEAM,一位大大有名嘅中學校長就同左丁山講過:「我哋現在要突出STEAM,不能只講STEM。」咁講法冇話唔啱嘅,但中小學課程已多,要學生學齊「禮樂射御書數」六藝(中國式STEAM),在今天社會,確實幾難,在香港講STEAM教育,係幾崇高,但說易行難啫。面對電腦化、自動化機械人製造工人失業嘅局面,要學邊樣先呢?選擇真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