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資院校收生寒冬 明德學院勁蝕1.6億  校長劈炮獲573萬補水

自資院校收生寒冬 
明德學院勁蝕1.6億  
校長劈炮獲573萬補水

【本報訊】新一屆政府豪派每人三萬元學券,資助合資格中學文憑試畢業生報讀13間自資院校學士課程,但部份院校收生人數徘徊谷底,近年更狂蝕錢。《蘋果》翻查多間自資院校的財務報表,絕大多數在收生寒冬下出現赤字。曾爆財困的明德學院2016年錄得虧損高達2,305萬元,赤字擴大七成,開校至今累積虧損逾1.6億元。但明德仍向自行辭任校長的麥培思發放約573萬元離職補水,教育界議員形容補水安排「奇特」,進一步增加明德財務負擔。
記者︰周婷 廖梓霖

明德收生人數多年徘徊低谷,至今累積虧損逾1.6億元。

隨着中學畢業生人數近年下滑,自資院校也步入收生寒冬。根據教育局資料,絕大部份院校收生人數嚴重低於預期,明德、宏恩、能仁最慘淡,近年收生只錄得個位至雙位數;2015年度收生僅8人的港專則未有更新近年數據。明德前年底換血救亡,宣佈多項開源節流及改革措施,本學年更將收生目標銳減近七成至250個學額,惟目前只取錄62人,較預期少75%。
根據明德的財務報表,2015/16年度學費收入為6,024萬元,較上一年度微增6.2%至約352萬元。若將捐款、研究資助等計算在內,年度總收入為7,382萬元;不過,同一年度學院的營運開支高達近9,666萬元,虧蝕2,305萬元。

提早請辭的麥培思獲明德發放約573萬元離職補水。

收生人數曾低見35

明德開支增加主因之一是行政職員成本上升,包括麥培思的離職補償。麥2016年5月辭任校長,原本尚餘23個月任期。報表顯示,麥在2015/16年度獲得總數847萬元薪金及津貼,按其約274萬元年薪推算,麥獲得一筆約573萬元補償,約等同其年薪的2.1倍。
麥培思2000年起出任港大副校長(校園發展),主力負責百周年校園項目,至2013年「過檔」明德任創校校長,當時揚言在5至10年間為明德建立國際聲譽。但他任內收生數字屢屢下挫,開校首年取錄約230名新生,至2016年離任後只取錄35名新生,累計虧損過億元。
明德回覆稱,麥的離職安排涉個人私隱,不便透露細節;該校又辯稱,前年底公佈5年發展計劃,包括加設獎學金吸引優異生,今年亦有若干學士課程獲評審,現正籌劃2019年博雅教育管理學碩士課程,有信心建立名聲。

議員︰巨額補償「奇特」

立法會教育界議員葉建源估計,麥培思獲「補水」或按僱用合約,但未完成合約期的校長請辭仍獲得500多萬元補償則「相對奇特」,勢必增加明德的財政負擔。他又指明德今年收生依然未有躍進,憂未來營運更見困難。
至於政府3萬元學券是否變相補貼收生不足的院校,近年收生徘徊雙位數的宏恩向《蘋果》表示,相信自資學券措施對其收生有一定幫助;葉建源則認為學券對象為學生,院校收生越多,所獲津貼才會相應增加,而且款項是用在學生身上,並非津貼學校辦學,「如果院校收生不足,都唔會拎到津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