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三大「獨角獸」小米估值1.6萬億 傳年底港上市

全球第三大「獨角獸」
小米估值1.6萬億 傳年底港上市

【本報訊】港交所(388)上月宣佈,容許市值百億元以上的新經濟公司,以同股不同權方式上市。作為全球第三大「獨角獸」、內地手機生產商的小米昨再傳年底來港上市的消息,估值高達2,000億美元(約1.56萬億港元),超過阿里巴巴上市時的1,709億美元估值。
記者:梁偉聰

內地網易科技引述小米高層指,小米將於年底在港上市,只是未有定下確實月份,當中創辦人雷軍在11月份與投行進行接觸,以2,000億美元為目標。又指,小米內部已有人開始以950億美元的估值回購員工持有的期權,單是幾千期權就已價值超過百萬元。

估值相當於半間阿里

截至小米2014年底最後一輪10億美元的融資,當時估值為460億美元,僅次於Uber(680億美元)和滴滴出行(560億美元),為全球第三大獨角獸公司。
如今2,000億美元的估值相當於約五分之二個騰訊(700)或半個阿里巴巴市值,並且是百度市值的數倍。內地市場指,小米或將取代百度的地位,踏入「ATM時代」,即阿里、騰訊、小米。
但有內地科技網站36氪就引述一名接近小米的投行內部人士指,小米上市的時間、地點均未有定論,2,000億美元的估值完全未有被公開討論過。該人士還表示,1,000億美元被普遍認為是一個樂觀、合理的數字,但至於2,000億美元則需要看後續的市場環境。小米對於上述傳聞不予置評。
即使雷軍曾表示未來五年,即至2020年前不上市,但小米上市的消息幾乎每年就傳一次。上月亦傳出小米今年下半年來港上市,惟當時傳的估值只是690億美元。外國媒體當時指,受惠去年中國及印度市場銷售增,小米加快上市步伐,香港為其上市首選地,但紐約交易所亦是考慮地點之一。隨後路透亦有報道稱,小米有望衝擊2018年全球最大的科技IPO,估值千億美元也「不會是一個瘋狂的數字」。

公司料實行VIE架構

由於小米未上市,外界無從得知其股權架構。2015年有報道指,小米是實行VIE(可變利益實體)架構,而小米無法選擇不接納雙重股權架構的香港,若小米真是來港,相信與本港落實引入「同股不同權」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