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月底卸任港大校長的馬斐森披露,中聯辦常向他提建議,更指本港所有大學領導層都曾跟中聯辦聯絡。他又透露,決定提早離開是因遲遲未獲校委會主席李國章邀談續約,也不諱言在港大經歷了困難和黑暗時刻。港大教師及職員會稱,馬斐森言論顯示院校自主、學術自由已不存在。
記者:廖梓霖
馬斐森本月底卸任香港大學校長之後,將到蘇格蘭愛丁堡大學出任校長,香港大學下周將為他舉行歡送活動。馬斐森接受《南華早報》專訪,披露任內經常與中聯辦對話,對方更經常(all the time)向他給予建議,更指本港所有大學的領導層都跟中聯辦有聯絡,而中聯辦對本港教育等事務感興趣。
指港大曾歷黑暗時刻
馬斐森不諱言,視與中聯辦對話是其工作的一部份。他形容任內感受到來自各方的壓力,包括政客、校友、職員及媒體,但這股壓力並非不合理,因各界也可提出意見,但他本人只會做有利香港大學的事情。除了中聯辦,其他高官包括特首林鄭月娥、前任特首梁振英、內地國家教育部官員等都曾經接觸他。
馬斐森與香港大學的合約原定在2019年結束,對於提早離職,馬斐森指部份原因是其任期踏入第4年時,李國章仍然未與他談續約,同時愛丁堡大學向他招手,最終決定離開港大。
馬斐森的繼任人是美籍內地科學家張翔。馬斐森希望張翔不會像他當初尚未到任就遭未審先判,呼籲外界公平地給張翔一個機會。
對於張翔被指大力提倡爭取內地政府的研究資助,馬斐森稱港大接受此類資助並非不尋常,但尋求內地資金與保持國際地位是同樣重要。港大跟中國合作的同時,也須與世界各國合作,大學之間應該保持國際合作,以體現彼此尊重。馬斐森又寄語張翔須按自己的信念為港大決策。
回顧在港大的4年多,坦言經歷一些黑暗時刻的馬斐森在專訪中,未能按記者要求列舉任內工作上最快樂的時刻,「老實說,在香港我絕少放鬆……我很努力,傾盡所有力量,一直嘗試做得最好」,令他最快樂的事都是關乎家庭和個人的。
臨離任爆料被斥懦夫
港大教師及職員會主席張星煒批評,馬斐森離職前最後一刻才爆料是懦夫所為,又稱他最少有兩個機會向外界披露,第一次是中聯辦首度接觸他時,第二次則是決定辭職時。
張星煒強調,如果馬斐森決心捍衞院校自主,應該拒絕與中聯辦對話;是次事件令香港人知道,香港所有大學校長也無勇氣向中聯辦說不,張星煒感到極度失望,「香港已經冇院校自主、學術自由,全部都係得個講字」。張星煒表明不會出席馬斐森的歡送活動,以示不滿。
立法會議員葉建源擔心,若果馬斐森所言屬實,反映政府官員、中聯辦、國家教育部破壞院校自主,涉違《基本法》,非常嚴重,促請馬斐森進一步交代詳情,中聯辦等亦需公開回應,以釋除公眾疑慮。本報就此向李國章及特首辦查詢,截稿前未獲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