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憂手機漽了「i世代」

學者憂手機漽了「i世代」

與蘋果兩股東合作關注青少年手機上癮問題的學者特文格(Jean Twenge),是美國聖迭戈州立大學心理學教授,去年著書提出「i世代」(iGen)的說法,並撰文問「手機是否毀了一代人」?

指少女常用手機易抑鬱

特文格將1995至2012年出生的人歸納為「i世代」,指他們成長於智能手機和社交媒體興起的年頭,手機成為生活的中心。她引述德州一名13歲少女說:「我們沒有在iPad和iPhone以外認識生活的選擇,我想我們喜歡自己的手機多於真人。」
她引述調查數據顯示,「i世代」比之前世代的青少年多留在家,卻花少了時間做功課和多了睡眠不足,少了跟朋友「蒲」,少了約會拍拖也少了性行為,少了拿駕駛執照和兼職賺錢過獨立生活,生活依賴父母多了,卻少了跟家人傾談。她認為「i世代」完全未準備好當成年人。
特文格進行的研究,更指青少年使用社交媒體和手機時間越長,就越多會表示不快樂,有抑鬱表現甚至自殺念頭,但這現象只出現於少女,少男沒有,其中日用手機或平板電腦五小時的少女,比日用一小時的至少多一次起自殺之心,她因此主張限制青少年用手機時間。
特文格的研究和主張,引起學界和公眾熱烈討論,但有不少學者指她證據不足就危言聳聽,指她未排除其他可能解釋,未能證實手機使用和抑鬱的因果關係,又指兩者統計關連性不太強,且只出現在少女,有可能只是統計上「雜音」。特文格則堅持看到風險就要開始討論,等證據齊全才介入可能太遲。
美國《大西洋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