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道人生:成與敗都不是終結 - 李怡

世道人生:
成與敗都不是終結 - 李怡

在《黑暗對峙》中飾演邱吉爾的演員加利奧文(Gary Oldman)獲第75屆金球獎影帝。他不僅演活了邱吉爾,而且演繹了在極危難的時刻中一個重要的人生價值準則。
「成功不是終結,失敗不是終結」,大部份人處事態度可能相反,一般人觀念是以成敗論英雄,成者為王敗者寇;在考慮一件事情做還是不做的時候,所考慮的也是成功還是失敗。占卜命相之盛行,是因為人總想估算得失成敗。
按照當時歐洲形勢,納粹德國強權簡直無堅不摧,歐洲各國的軍力難攖其鋒。尤其是,沒有人看到納粹德國內部存在任何反對力量,也不覺有腐敗,而是像鐵板一塊般的穩固堅強。權衡利弊,議和的確是理性選擇。
但議和就擺明要接受納粹德國提出的條件,就意味整個歐洲,實際上代表世界文明,都屈服在法西斯鐵蹄下。這是彰顯公義的時刻,不是權衡得失的時刻。邱吉爾說:「繼續拖延、折衷和自我安慰式的權宜之計的時代已經接近尾聲;取而代之的,我們將開始生活於其後果之中。」不願生活在納粹鐵蹄後果中的英國人民,在地鐵中給邱吉爾鼓勵,使他相信,即使英倫三島失陷,也要戰鬥到底。
因為失敗不是終結,成功也不是終結。為了自由和正義,只有勇氣是永恒。
中共在中英談判奪得香港主權,是成功的終結嗎?還是一國兩制開始了失敗的路程?港人治港在1997年是成功的開始,還是失敗的開始?
梁振英在2012年選戰中贏了唐英年,是成功的終結嗎?接下來5年的過街老鼠,簡直是個人生涯的災難。林鄭在選舉中贏了曾俊華,她的成功是終結嗎?她創下了以低民望勝高民望的特首選舉紀錄,等於宣告港人治港的失敗。反而曾俊華在他的公職生涯之末,創出了獲市民廣泛認同的輝煌。
雨傘運動失敗嗎?香港民主運動這3年裏遭到的慘重打擊,議會潰不成軍,街頭呼喚乏力,民主運動陷入前所未有的低潮。必須承認是失敗,不能以阿Q的精神勝利法來自我安慰。但失敗不是終結。
中共和港共在香港強硬路線所取得的成功也不是終結。港大上月底公佈關於香港人身份認同的最新民意調查,發現巿民中無論是狹義或廣義自稱為「香港人」的比率,都比同樣定義的「中國人」高25至37個百分比。在18歲至29歲的受訪者中,有近70%的人認為自己是「香港人」,只有0.3%(接近0)的人認為自己是「中國人」,這是1997年以來最低的數字,而這個年齡層的人正代表香港的未來。在所有年齡組中,近68%的受訪者認為自己是「香港人」或「中國的香港人」,只有不到31%的人認為自己是「中國人」或「香港的中國人」。在2008年中期,認為自己是後者的人比認為自己是前者的更多。
先秦儒家講「義與命」的分際,「義」就是指「是非對錯」,「命」就是指「成敗得失」。儒家認為,人生的取捨必須把「義」放在「命」之前。「義」的堅持需要恒久的勇氣。這種堅持很可能面對的是失敗的前景,但至少會造就自由的人生、「不愧此生」的人生。而且,長遠來看,正義必勝邪惡,現在的年輕人將定義香港的未來。

周一至周五刊出

李怡

http://www.facebook.com/mrleey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