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律師公會改選】
【本報訊】在一地兩檢法制爭議鬧哄哄之際,名譽資深大律師、港大法律學院教授陳文敏與資深大律師戴啟思等6人,披甲出戰月中的大律師公會改選,挑戰競逐連任的現任主席林定國團隊。陳文敏認為,公會雖是專業團體,但肩負讓公眾理解法律、引導公眾討論的責任;一地兩檢外,其他涉及法律爭議的《國歌法》與23條立法陸續殺到埋身,強調公會不能太遲發聲,錯過扭轉局勢的時機:「如果市民唔知我哋爭辯嘅係乜嚟,我哋點能夠維持法治?」
記者:姚國雄
戴啟思名單成員今次出戰,源於對公會的定位與角色與現莊有不同看法。陳文敏接受《蘋果》訪問時指,公會不單是專業團體,更有維護法治和司法獨立的責任,遇到涉及公眾利益的法律、憲制如一地兩檢等問題,最懂得法制的大律師應向公眾解釋:「大律師公會係應該主動就呢啲問題去發聲,甚至乎可以係引導公眾嘅討論,令公眾更加明白乜嘢叫做法治、法律精神係乜嘢,呢個可能係我哋兩隊人(與林定國團隊)睇法一個大嘅分別。」
陳又指,公會應把握時機,在關鍵時刻發聲,而非被動而行,除一地兩檢,日後《國歌法》、23條立法,公會也不能太遲出聲,否則或錯過時機:「幾時應該出聲?幾時公會應該有一個積極投入嘅角色?定係(做)一個好被動,被人問到先至去回應嘅角色?呢個都係(與對手)一個分別。」
問及組隊參選是否不滿現屆公會過去一年未有就一地兩檢及時發聲?陳稱不能說對與錯,只是快與慢,因為早點發聲,公會的立場或可左右大局:「唔知點解當時(政府7月公佈一地兩檢方案)公會唔出聲……我哋覺得我哋(公會)可以早啲講,可能會令到個討論唔同咗,全個社會都已經講緊呢個問題(一地兩檢),喺呢個時候,我哋覺得一個有份量嘅專業團體表達意見,會唔會左右到大局?呢個係大家唔同嘅取態。」
「目前公會比較謹慎」
陳文敏形容,今次選舉是大律師行業對公會日後的一個取態之爭:「我哋(名單)相對係比較積極,我哋係走得比較前線少少,可能目前大律師公會想比較謹慎,可能要留到最後,所有嘢都清楚,最後階段先至講嘢。」
政府去年7月公佈一地兩檢安排,大律師公會至上月人大作決定後才發表聲明,指一地兩檢違憲。林定國早前解釋,擔心過早評論會引錯法律、說錯事實,陳文敏稱尊重林的解釋,但指憲制問題上,不能夠「掌握晒所有嘢先講」,又指律政司司長袁國強早於半年前已表明擬援引《基本法》第20條落實一地兩檢,公會當時理應表態,向公眾說明究竟可行與否。
陳文敏強調,法律建基於人心,大律師公會就法律問題發聲是公眾教育的一部份,人民要認識法律,法治才得以維持:「如果人民都唔知個法律係乜嘢,唔知道核心價值,唔知我哋爭辯係乜嚟,我哋點能夠維持法治?」若6人全敗,陳認為這或代表大律師認為公會現時的路線較適合,會尊重選民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