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鄭若驊還適合當律政司司長嗎? - 盧峯

蘋論︰
鄭若驊還適合當律政司司長嗎? - 盧峯

新任律政司司長鄭若驊女士剛上任就捲入僭建風波,被傳媒揭發自住大宅懷疑有僭建物,屋宇署更已派人到場調查,只是不得其門而入所以未能核實。鄭女士在消息曝光的同一天向特首林鄭月娥報告事件,到星期六正式上任後會見記者,承認大宅可能有問題,承諾配合屋宇署調查,若發現有問題會立時糾正及承擔相關的法律責任。鄭女士又強調,一旦有涉及她的法律程序,她將會避席由律政司其他官員負責,以免出現實質或潛在的利益衝突情況。

嚴重缺乏政治判斷能力

僭建風波曝光後,質疑她的人不少,袒護及為她辯解的人更多。快將落任的人大常委范徐麗泰說鄭女士不是政治人物,敏感度低不足為奇;行會成員陳智思則來個轉移視線,居然說事件反映非公務員出身人物空降入政府風險極高,彷彿鄭女士是受害者一般。建制派立法會議員雖然也輕輕批評一下鄭女士政治敏感度不足,卻不忘誇讚她已盡快交代事件。
鄭若驊司長大宅的僭建問題有多嚴重,是跟前政務司司長唐英年先生那樣形同地下「唐宮」又或跟前特首梁振英那樣有花架有簷篷暫時未能確定,得由屋宇署按圖則核實才能知道。然而,今次鄭司長的僭建風波絕不能單單以警覺性、敏感度不足形容,它反映的其實是鄭司長嚴重缺乏政治判斷能力,對擔當重要政治職位缺乏準備,對自己失誤的嚴重性全不了解。再想深一層的話,僭建風波反映她的個人誠信有問題,難免令人質疑她是否適合擔當律政司司長這重要公職。
首先,樓宇僭建物近幾年來已不僅是建築物安全及條例執法問題,更是重大政治問題,隨時可以推翻選舉包括特首選舉的選情,扭轉政治形勢。2012年特首選舉,原本的大熱門是曾當過財政司司長、政務司司長的唐英年,他一宣佈參選就被視為大熱門,支持他的人一呼百諾。可自從九龍塘約道大宅被揭發有面積巨大的違規建築後,傳媒不但每天租用吊臂車監視大宅情況,唐英年的選情更是急轉直下,大幅落後原來的冷門梁振英;到最後更回天乏力,慘敗於梁手下,把香港送進五年撕裂內鬥的黑暗時期。
經此一役,任何競選公職或想成為問責官員的人都該明白,僭建並不是甚麼「雞毛蒜皮」的小事,而是足以損害甚至摧毀個人政治前途的問題,絕對輕忽不得。

上任前無拆彈 行險僥倖

鄭女士儘管在星期六才加入政府任律政司司長,但她之前擔任多項重要公職,對政治情勢、風波肯定有些了解,對「唐宮」醜聞更不可能一無所知。而特首林鄭月娥絕不是上星期四、五才邀請她加入政府,有關她接任律政司司長的消息去年十一、二月已不脛而走,只差未正式確定而已。換言之,鄭女士該早知僭建是重大政治問題,在考慮是否出任司長時也有足夠時間先行處理僭建問題,或至少開始聘用專業人員計劃如何清除僭建物,待公佈任命就能理直氣壯的說自己已開始糾正。
誰知她到中央政府公佈任命,到特首召開記者會介紹她的新職時她仍未採取任何行動,甚至連搶先自爆也沒有做。這樣的表現已不僅是後知後覺,而是不知不覺甚至行險僥倖,希望蒙混過關,最終掩飾失敗才急忙補鑊。鄭司長的做法反映她在政治判斷上有重大失誤。
鄭司長說,買入大宅後並沒有作出任何結構上的改動,間隔基本上保持原狀,彷彿在暗示若有僭建物的話也不是她的責任。只是,這樣的說法明顯有推卸責任之嫌。花上巨款購入大宅還居住了接近十年,說沒懷疑過屋內的間隔及改動過實在令人難以置信。特別在可能接任律政司司長後,精明如鄭司長更沒理由不「檢查」一下自己有沒有僭建之類的「政治炸彈」。
偏偏她選擇不聞不問不說,到東窗事發才承認出錯。這怎不讓人懷疑鄭司長刻意隱瞞公眾,怎不令人質疑她的誠信。一個誠信有問題的人是否還適合出任律政司司長及捍衞法治呢?

盧峯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