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用CFC奏效 臭氧洞縮小

禁用CFC奏效 臭氧洞縮小

美國太空總署(NASA)發表數據,顯示南極上空臭氧洞慢慢自癒,洞中氯含量減少,臭氧損耗比1985年初發現時低兩成,首次證明禁用氯氟烴(CFC)「補天」策略有效,臭氧洞再過大約50年有望復元。
研究上周四見於科學期刊《地球物理研究通訊》,NASA比較靈光衞星(Aura)於2005年及2016年冬季同期錄得的數據,計算臭氧洞中的化學成份,發現臭氧層的氯含量每年減少約0.8%。

或2060年消失

領導研究的NASA大氣科學家斯特拉恩說:「我們從數據可清楚看到臭氧洞中來自CFC的氯含量明顯減少,臭氧損耗因而改善。」另一研究員道格拉斯估計,「臭氧洞於2060年或2080年消失,但可能仍留有一個小洞」。
自1985年在南極發現臭氧層有大洞,各國兩年後簽署《蒙特利爾協定書》,禁用含有CFC的噴髮劑和致冷劑等產品。CFC在空氣經陽光照射後會釋出氯原子,破壞臭氧分子,要近100年才能分解;沒有臭氧阻隔太陽輻射,增加人類患皮膚癌風險,抑制免疫系統及破壞植物生命。
美國太空總署/Mashabl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