夥拍本地農夫 免上架費剝削網上菜販 宅送破超市壟斷

夥拍本地農夫 免上架費剝削
網上菜販 宅送破超市壟斷

【本報訊】白宇軒和謝䁱東,一個是設計師,一個是農夫,因一斤時令菜結緣,成為拍檔,「建立新嘅銷售及營運模式,係想將農場同消費者直接連繫,減少中間層層剝削」。80後白宇軒是買餸網「早晨」創辦人,新近與逾30個本地中小農場合作,讓消費者直接向農場網購蔬果,並統一分銷宅送,減少本地農場運輸及分銷上架成本,實行在連鎖超市、領展管理街市的時代,開拓新的銷售模式。
記者:呂麗嬋

農夫謝䁱東(左)和設計師白宇軒(右)因買餸網結緣,成為拍檔。彭志行攝

「朝早起身,第一件事睇手機收定單,預早分好啲菜,一定要喺朝早10點半前送到荃灣(集合點),等佢哋車隊統一送到訂戶屋企」。謝曉東是元朗有機農場「濼佃」場主,佔地2,700平方米的小農場,是他的心血。黃色的期間限定翠玉瓜、不時不食的正宗新界油麥菜,還有整雜菜沙律常備的羅馬生菜和羽衣甘藍,逾30種港產蔬菜,出產穩定。只是小小農場,連他在內共3個人手,就算收成好,以往亦因分銷及運輸問題,蔬菜未及送到顧客手中就爛掉。

朝早在農地割下的菜,下午宅送成為飯桌上的佳餚。

推廣環保低碳生活

「喺香港做農場,人手有限、產量又唔多,生產出嚟嘅農作物幾靚都好,配送運輸成本太高,搞唔掂」。像他一樣,擁有高學歷的現代農夫越來越多,在英國修讀環境管理碩士,謝曉東從事環境顧問多年,公餘主持講座教人過低碳生活,兩年前乾脆在謝屋村租地務農,押下積蓄身體力行,自言已多年無放過假的他,說要應付打蟲配苗種植已疲於奔命,收割後若仍要處理定單配送,根本不可能。此外,超市高昂的上架費,亦令小本經營的港農卻步。
「分銷係好大樽頸,以𠵱家人手,送埋貨係好難」。網上收發定單又包辦送貨的「早晨」遂成及時雨,雙方一拍即合,「定單總量透過自動系統,直接傳輸到我嘅手機,朝早起身見到照執」。關注低碳生活,謝認定在有農業的社會,會有更高的環保意識,「香港蔬菜大部份依賴入口,消費者根本難以明白氣候變化對糧食生產嘅影響,你睇新加坡咁細都有7%農作物本地出產,唔係要香港變自給自足,但不足1%肯定係過低」。
與像謝曉東一類的港農合作,越過超市及街市,標榜即日宅送,白宇軒指,現時共有60個家庭透過網站定期訂購新鮮本地食材,當中以港島區為主,其餘是西貢及將軍澳,主要是中上收入家庭,由於服務對象多為專業人士及中產,網站最初以英文運作,現時已設中文頁面,希望更貼近普羅大眾,「香港人越來越重視本土新鮮食材,加上網購已係新趨勢」。只是籌備兩年,作為初創企業及先行者,科大工商管理系畢業的白宇軒承認低估了複雜性。
「最初以為只係開發個平台好簡單,但管理司機、搵農場合作原來好難,佢哋最初都好觀望,見你後生,以為只係玩玩吓」,白笑說致勝之道是三顧草廬,以誠意耐心贏信任。曾為社企包裝品牌的白說:「建立新嘅銷售及營運模式,係想將農場同消費者直接連繫,減少中間層層剝削,對港農同消費者嚟講都係好事,至少大家都可以多一個選擇。」在連鎖超市總有一間喺左近、領展管理街市的時代,有得揀,才是真正的老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