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邁入2018,許多人看好美國經濟和就業水平將持續提升。尤其美國政府甫通過了30年來最大規模稅改法案,投資者更延續去年以來的樂觀情緒,迫不及待將資金投入市場。其中,南加州酒店業市場一片欣欣向榮,許多熱門區域更是新計劃林立,而幕後也都帶有華資色彩。有趣的是,儘管都是華裔投資者,組成結構卻與過去幾年多為純中國客有所不同。《蘋果》也透過專訪業內相關人士,帶讀者了解箇中變化。
駐洛杉磯記者:陳志豪
「早期多是華人移民會購買小旅館,藉以爭取(移民)資格」。南加州台灣旅館同業公會總幹事柯欣侑表示,經營家庭式的小型旅館在80年代的華人移民圈蔚為風潮。首先它的投資成本相對較低、不需要有太高的語言門檻;其次,一家人可以居住在旅館後頭的房間,水電、房租都不用額外擔心,還隨時都有現金入帳,可說是一次將民生問題都解決。雖然辛苦,但購買旅館在當時可說是十分流行。
「但是金額提高加上移民政策的改變,讓投資旅館(移民)的管道比以前困難許多」。柯欣侑指出,現在旅館業依然十分熱門,但是投資方式與投資者的組成都更加複雜,而這都與國內外政策息息相關。數年前,酒店的買賣還是以中國投資人為主,但是這兩年則是來自世界各地的人都有。
「現在錢要從中國出來非常困難,所以對中國人來說,在(酒店業)這個項目可說是停下來了」。台灣旅館同業公會會長李德揚分析,中國政府近來實施嚴格的外匯管制,這讓一般的中國投資人在酒店業的比例已呈現明顯的下降趨勢。
但他也強調,這其實是針對許多資產還留在中國的民眾,對錢不在中國的華裔客或是其他族群而言,在該領域的興趣還是十分濃烈。尤其許多專家預估,2018年的美國經濟將繼續強勢上揚,也讓許多投資人對進場的信心更加強烈,「今年旅館業投資回報率預估都在6%以上,如果到購買成本更低的外州來說,甚至可以預期有8%的投報率」。
李德揚進一步指出,南加州目前帶有華資色彩的酒店超過千間,多半是早期就已經打下江山。其中有許多人都在積極尋求轉型,「業主第二代願意承接家族生意的情況越來越少,他們在美國出生成長,也都有自己的專業,並不想再辛苦的經營家族生意」。而願意接下棒子或是此時新進場的投資人,多半選擇都透過升級或是轉投資的方式進行,「像是購買更大的連鎖品牌就是許多人的選擇」。
「以華人區熱門的聖蓋博谷區域來說,短短的範圍內,已蓋好、正在蓋、或是計劃中的,就有16家(酒店),十分驚人」。不過李德揚話鋒一轉,也強調「目前的情況有點一窩蜂」,而很多人都是憑著一股氣就進場了,並沒有仔細了解其中的細節。他認為,許多新的政策將製造新的潛在問題,像美國最低工資提升到每小時15美元(約117港元),對於人力需求極大的旅館業來說,勢必會有所影響。在這樣的情況下,業主勢必要作出適當的調整,才能面對可能的衝擊。
李德揚強調,現今酒店業的經營與景氣、政策、甚至是科技發展(如Airbnb)的走向息息相關,許多的細節都要謹慎盤算,與過去那種一家大小共同經營、打下一片天的時代已經不同;所以投資者在樂觀之餘,也一定要好好做好功課,謹慎下手。
話你知:
南加州台灣旅館同業公會將在本月舉行「專題研習會」,帶大家了解酒店業投資相關細節。
時間:1月24日周三下午1點至5點
地點:洛杉磯華僑文化教育中心,9443 Telstar Ave, El Monte, CA 91731
聯絡人: 柯欣侑 (626)280-2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