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口誦法治之言 身為毀法之行 - 李平

蘋論:口誦法治之言 身為毀法之行 - 李平

「律政司司長的主要使命是維護香港法治。」新任律政司司長鄭若驊的說辭與前三任司長大同小異,但看看袁國強五年來所言所為,看看香港五年來法治的毀壞,難免令人想起唐朝魏徵對隋煬帝的評價:「口誦堯、舜之言而身為桀、紂之行。」當然,有資格與隋煬帝比肩的是中共領導人,但袁國強口誦法治之言而身為毀法之行的往績,豈能不讓鄭若驊有所警覺?豈能不讓港人對鄭若驊備加警覺?

對中國法治有貢獻 毀壞香港法治

香港主權移交後至今四任律政司司長,只有第二任黃仁龍有正式的就任演辭,對律政司司長職責、落實一國兩制的新憲制秩序有清楚的認識和表述。他說:「維護香港的法治,是律政司司長的使命和責任。他要肩負的,包括捍衞司法獨立;主管刑事檢控工作,不受任何干預;維護人權及基本自由,以及保障公眾利益。」黃仁龍是歷任律政司司長中最受稱道的,或許與他的這種認知和理念有關。
2012年,袁國強出任律政司司長時曾表示,沒有收過任何「政治任務」,《基本法》23條立法不在他工作計劃中。他和梁振英雖未重啟23條立法、未申請釋法,但全國人大常委會先是就議員宣誓問題主動釋法立法,再就一地兩檢安排作出決定,完全斷送了香港法治。林鄭月娥感謝袁國強對國家和香港法治的貢獻,但港人看到的是,他對中國「法治」的貢獻、對香港法治的毀壞。
鄭若驊昨日重申維護香港法治、獨立檢控的職責,與黃仁龍的立場相近,但她未表述維護人權、保障公眾利益的意願,反而認為要「客觀理性地分析人大按中國《憲法》制訂的《基本法》」,未免令人擔心她由此得出的結論形同認可全國人大常委會擁有肆意詮釋《基本法》的權力、擁有以其決定為香港立法的權力。
另一令人擔心的是,鄭若驊甫被任命就被林鄭月娥「撳住」,如此弱勢如何維護司法獨立?昨日有記者向鄭若驊提問如何處理「佔領行動」的檢控及高鐵「一地兩檢」等問題,但林鄭搶先回答,指鄭尚未接任司長,不適合回答有關政府政策或個案。

袁留燙手山芋 鄭若驊弱勢難有為

袁國強留下的燙手山芋,包括一地兩檢立法、眾多政治檢控案件、《基本法》23條立法等。鄭若驊上任之前,如果對這些問題沒有思考、沒有基本立場,那就是不負責任。林鄭阻止鄭若驊發言,是要扮奶媽還是好打得的角色?資料顯示,2012年6月,中國公佈特區政府新班子後,身為政務司司長的林鄭月娥就與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律政司司長袁國強一起見記者,大談他們上任後的政務大計。
鄭若驊要履行維護香港法治的使命和職責,顯然比黃仁龍時期要面對更艱難的環境。從中共領導人到梁振英、袁國強、林鄭月娥,說了無數次依法行政和法治,但中國離法治國家越來越遠,香港法治離崩潰越來越近,情景切合歷史上唐太宗李世民與大臣魏徵的一番對答。唐太宗說:「朕觀《隋煬帝集》,文辭奧博,亦知是堯、舜而非桀、紂,然行事何其反也!」魏徵回答說:「煬帝恃其俊才,驕矜自用,故口誦堯、舜之言而身為桀、紂之行,曾不自知,以至覆亡。」
中港領導人也許與隋煬帝一樣,並未昏庸到不辨堯舜與桀紂,既知道法治的重要,也知道港人之所求、民心之所向,因此行的是人治、強權政治,仍要不時口誦法治,以期自欺欺人。但玩火者必自焚,請鄭若驊不要重蹈那些毀壞了香港法治的政客的覆轍,莫忘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只是時辰未到。
周一至周六刊出
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