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緊政策 檢驗人員「交功課」 內地指分類不當拒收 670噸廢紙滯港

收緊政策 檢驗人員「交功課」 
內地指分類不當拒收 
670噸廢紙滯港

【本報訊】內地今年起收緊進口廢紙標準,本港一批重670噸廢紙因「分類不當」遭內地拒收,目前滯留在柴灣裝卸區。記者周三前往現場觀察,滯港報紙夾雜不少辦公室用紙和紙皮,亦有小量塑膠等雜質。有業界指內地進口首批廢紙「寧緊勿鬆」,擔心本港庫存廢紙品質未達標,拒收情況或陸續有來。
記者︰潘柏林

今年內地提高進口廢紙要求,報紙、紙皮和辦公室用紙要妥善分類,雜質不能超過千分之五。據了解,有本港回收商取得進口批文後,周三擬安排貨船運報紙到內地,但負責檢查的中國檢驗有限公司的職員認為廢紙分類差,不批准出口到內地,結果貨船抵港後不能運走廢紙,目前約670噸報紙滯留在柴灣裝卸區。

或需低價賣往越南

記者現場所見,滯港報紙打扎後堆放在碼頭邊,當中夾雜紙皮、辦公室用紙,更有塑膠文件夾、未拆膠圈的月曆等。有碼頭工人透露,要徹底分類廢紙有難度,因為市民賣廢紙時,不會仔細分類。雖然內地紙廠認為該批廢紙品質可接受,但檢驗人員認為不合格。現時碼頭泊位廢紙量快將爆滿,或需運去越南等地低價出售,「真係唔知點算」。
該工人指,內地紙廠暫時未向香港回收商購買紙皮,令紙皮開始囤積,鄰近回收商亦已減少囤積廢紙,觀望事態發展。記者致電涉事回收商,未有人接聽。事件震動業界,因為本港回收商本月中將陸續運貨到內地,業界普遍憂慮廢紙不符合標準。回收商葉文琪分析,內地執行新政策初期,檢驗人員要「交功課」,寧願採取嚴謹標準檢查,回收商現時只能「睇定啲」。
環團「綠惜地球」總幹事劉祉鋒指,本港回收商不能心存僥倖,若混雜廢紙的貨船到達內地港口,隨時被海關視為洋垃圾拘留。他指今次有回收商「撞板」,業界需要打醒十二分精神做好分類。
前線回收店負責人戴先生指,已要求賣紙皮長者做好分類,店舖會拒收混雜的廢紙,目前每公斤報紙、辦公室用紙價格9毫、每公斤紙皮6毫。
環保署回覆稱,從回收業界知悉,近日有部份廢紙因分類及分揀質量出現問題,未能取得檢驗公司的批准出口到內地,因而需要進一步處理。
署方會繼續與回收業界及檢驗公司聯絡以進一步了解事件。署方指明白回收業界需時適應,以符合內地的最新進口標準及要求,重申回收商可以利用「回收基金」項目購買機械,署方亦會集中教育市民如何分類廢紙。

涉事廢紙夾雜紙皮及未拆膠圈月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