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首爾懷舊 - 陳惜姿

在首爾懷舊 - 陳惜姿

二十年前到過首爾,那時還叫漢城,記憶跟今天完全不一樣,怪只怪自從韓風吹起,港人前仆後繼湧去韓國,自己卻從沒湊熱鬧。對那裏的記憶還停留在1997年。
那年金融風暴席捲亞洲各國,周刊極高層看到《經濟學人》一幅圖片,韓國的汽車廠生產過剩,簇新的汽車泊滿車場賣不出去,蔚為奇觀。那是傳媒的盛世,上頭一聲令下我便起行去漢城,為的只是拍下這幅圖片。
我對韓國汽車一竅不通,現代、大宇、起亞這些品牌邊走邊學,也極速學會了什麼是Chaebol,即英文的conglomerate。大企業得到政府的特惠,為發展經濟顧不上公平,這是韓國經濟發展的模式。
二十年前的漢城不像今天,路上的人不會跟你說普通話,英文也極為有限,我全程要翻譯幫忙,連汽車公司的公關也不說英語,要翻譯代勞。那時手提電話未盛行,時值寒冬,我站在街角電話亭用顫抖的手指按號碼,冷得內臟都結冰了。真的不行,衝落一個地庫商場,吃了一碗人參雞湯救回一命,那碗雞湯的味道畢生難忘。最後起亞車廠答應請求,讓我們拍照之外還可做訪問,任務超額完成。
那年頭的明洞,只是一條普通的購物街,滿路的招牌都叫你整容。今天再到明洞,完全不是那回事,金碧輝煌、火樹銀花,不可迫視,偌大的名牌大樓壓過來,令人喘不過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