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國環保部早前批出2018年首批廢紙進口批文,配額大幅壓縮至226.57萬噸,較去年首批配額2,612.85萬噸銳減逾八成,當中廣東省企業佔首批配額量約七成,預料本月中、下旬便有廢紙進口到內地,而今年起內地已停止批出混雜廢紙類的批文。在僧多粥少的情況下,本港回收商勢面對激烈競爭。
「廿四味」延至3月實施
內地原訂今年收緊各類進口廢物管理措施,將廢塑料、未經分揀的廢紙、廢紡織原料、釩渣等四類共24種、俗稱「廿四味」的固體廢物列入《禁止進口固體廢物目錄》。不過,中國決定延至3月才全面實行,環保團體「綠惜地球」總幹事劉祉鋒分析,中國延遲「廿四味」政策,或與歐美等國游說有關。但難改國內收緊進口廢料方向,他預計連進口廢料量配額亦會逐年收緊。
內地減少廢紙配額影響極廣,去年本港回收業界因為未能取得內地進口批文,一度發起停收廢紙行動,令本港大街小巷出現廢紙山,掀起垃圾圍城危機。最終要環境局出面與內地部門商討,事件才告一段落。
■記者潘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