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維新巧遇改革開放(盧峯) - 盧峯

明治維新巧遇改革開放
(盧峯) - 盧峯

踏入新一年總能找到一些重大歷史事件的紀念日,去年是俄國大革命100周年,八九天安門民運那一年則是法國大革命200周年。而2018年既是日本明治維新150周年,也是中國啟動改革開放40周年的重要年頭。暫時看,日本的紀念活動主要以歷史、旅遊為主題,與明治維新關係密切的九州鹿兒島縣(即前薩摩藩)從幾年前就開始有倒數慶祝活動,今年將會踏入高潮,其他與明治維新密切相關的縣市如佐賀縣(以前的肥前藩)的慶祝活動規模則小一點。
中國對改革開放40周年就會有盛大慶祝,而且政治味濃。超鄧趕毛的習近平在新年賀詞中特別提到改革開放40周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在1978年底召開,正式告別文革及大規模群眾政治運動,集中經濟改革及建設),強調要秉承當年精神繼續深化改革。
到今年底十一屆三中全會40周年的日子趨近時,北京肯定有各種各樣的活動配合,出專書紀念固然免不了,各種座談會、學術會、學習會將一浪接一浪。至於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當然不會被忘記,只是紀念規格大概不會像習大大在十九大後那樣獨佔所有官媒頭版。
兩個重要的歷史日子,中日兩國反應不一樣其實不奇怪。日本官民對明治維新及開國大體上不會忘記,但畢竟已是歷史課題。官方高調慶祝可能惹來鄰國的猜疑,擔心日本想重拾當年榮光。 事實上明治維新也是日本走上軍國主義道路的原點。明治年代兩場對外戰爭包括中日甲午之戰及日俄戰爭正正是日本爭取成為亞洲霸主及向外侵略的重大歷史轉折。為免觸及中、韓等重要鄰國的歷史傷口,日本朝野自然小心從事。
更重要的是,明治維新開創的西化強國之路日本已經走完,成功脫亞入歐,在維持西方政經秩序上扮演要角,可說超額完成明治維新志士的願望。
中國的改革開放卻不一樣。到今時今日,習大大仍高舉改革的旗幟(只限經濟)。他不斷強調中國進入新時代、新常態,但改革開放提出的全面現代化目標還未達成,中國在世上執牛耳的產業、科技仍少。西方各國對中國雖比以前重視,但對中國民主、自由、保護知識產權等批評仍不少。
此外,中國在全球金融領域大幅落後,人民幣仍不能自由兌換,人民幣在國際交易的佔比仍在五甲以外,連日圓、瑞士法郎也不如。
由此可見,中國經濟上的改革開放過程仍遠未終結。從政治需要看,改革開放大大沖淡了正統馬列主義的影響,讓官方意識形態幾乎只剩下黨領導這一條,並讓中共可以自由選用各種理論、想法搞經濟以至社會改革。對習大大而言,這等於讓他自由使用手上的權力搞各種點子,他當然樂意大肆慶祝改革開放。
不管如何,日本的明治維新、中國的改革開放都是影響歷史進程的重大事件,日後有機會再談。

盧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