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騰洞庭湖的中國模式(資深傳媒人 潘小濤) - 潘小濤

折騰洞庭湖的中國模式
(資深傳媒人 潘小濤) - 潘小濤

習近平時代的朝令夕改,在北京市清理低端人口及華北地區煤改氣計劃兩大爭議極大的政策中,可見一斑。不過,這只是中共體制暴露出來的弊端之一,其「高效率」但不科學,甚至僅憑掌權者一己意志作決定的決策機制,可以製造更大惡果和災難,不斷對老百姓和社會瞎折騰,湖南當局廿年間在洞庭湖區先強迫農民「瘋狂種樹」、再下令「瘋狂砍樹」,正是最佳寫照。
「八百里洞庭」不僅是中國第二大淡水湖,也有「長江之腎」之稱,但中共建政後多次藉發展之名摧殘洞庭湖。五十年代的大躍進,湖南當局為響應毛澤東號召,大肆「圍湖造田」,即以堤壩圍起部份湖面,抽乾湖水後變成農田,肥沃的湖底淤泥令糧食產量十分高。不過,1998年長江大洪水,除了雨量太大,另一個重要成因就是長江兩岸的蓄洪區被大量工廠、農田等佔用,失去蓄洪功能,而洞庭湖湖面的萎縮,也令它失去暫存長江洪水的作用。於是,中央下令洞庭湖地區退田還湖,修復其「長江之腎」功能。
不過,退田還湖還未完成,地方政府又開始折騰了。當時,造紙業急劇擴張,對造紙原料需求大增,而外來樹種的歐美黑楊因為耐淹浸,生命力遠超本土樹種,生長速度又快,是最佳的「造紙經濟林」。湖區各縣市都制訂詳細的歐美黑楊發展規劃,採取「政府出資獎勵」、「典型引路」、「林紙一體化」等方式大力推廣。
結果,數百萬棵歐美黑楊遍佈湖區,部份地區甚至「圍湖種樹」。不過,歐美黑楊有「濕地抽水機」之稱,瘋狂種樹的後果就是湖區濕地生態大受破壞,加上大量使用殺蟲劑,湖水水質變差、魚類數目瘋狂減少、樹下不長草。去年7月,中央環保督察組下令地方政府要在年底前全面清除區內的歐美黑楊。正是這紙「斬樹令」,地方政府又展開一場斬樹運動,不少當年的種樹人搖身一變成為今天的斬樹工,每天有七、八百棵歐美黑楊倒下,湖區變成樹木屠場,300萬棵樹木被斬後就像經歷一場戰爭般怵目驚心。
神是他們,鬼也是他們!當年下令不惜一切瘋狂種樹的是政府,今天要瘋狂斬樹的也是這個政府。為甚麼會這樣?新華社批評當年的地方政府為追趕經濟目標而種下今天的環境惡果,但這豈只是洞庭湖區地方當局的問題!這也是中國各地的普遍現象,地方官員為追求政績而推行很多短視、不惜犧牲環境及老百姓福祉的政策,比比皆是。更甚者,這也是中共最高決策層一直採取的權宜之計,就是不惜代價拚命發展經濟去換取政權認受性!洞庭湖的樹殤只是這種中國發展模式的縮影。
政府能夠集神鬼於一身,正是制度造成的,而且從中共建政那天起就是這樣。毛澤東時代的大折騰,進行各種政治制度的試驗,以致全國民眾大受其害;今天的瞎折騰,土地、空氣、海洋、河流等自然資源及「低端人口」,就要付出極大的發展代價了!

潘小濤
資深傳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