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警惕港警持續惡質化武警化 - 李平

蘋論:警惕港警持續惡質化武警化 - 李平

退休警司朱經緯傷人罪成被判囚三個月,受害人鄭仲恒強調定罪已彰顯公義,希望香港警察明白,「保護市民亦都係佢哋職責之一」,不應成為權貴或政府的工具。但遺憾的是,從警隊高層、警察工會甚至政府高官、立法會親共議員的反應來看,公義只在司法層面得到彰顯,在政治層面仍未能伸張。不能不警惕,在威權政治的縱容下,港警的惡質化不只是市民擔心的公安化,更可能武警化,鎮壓當地居民心狠手辣,並漸漸成為尾大不掉的權鬥工具。

威權政制包庇 警察失糾錯能力

香港警隊近年不時被批評「公安化」,問題既在於落假口供、冤屈市民、偷竊等醜聞頻傳,與中國公安相比不遑多讓,更在於未有謹守政治中立的原則,處理遊行示威時充當政治打壓的工具。2014年7月1日,香港警察員佐級協會發表聲明,指摘當日上街遊行的市民「尋釁滋事」,竟使用中國打壓異見人士的常用措詞來形容示威者,這無疑是港警公安化的重要標誌之一。
任何政制下的警察,都有可能出現濫權或包庇犯案同袍的案例,但只有在獨裁政制下或威權政制下,才可能出現系統性的濫權、系統性地包庇犯法警察的事件。因為統治者要依靠警察去鎮壓異見者,必然要包容警察的濫權、腐敗,也令警察系統日益失去自我糾錯的能力。
香港警隊及親共政客對朱經緯傷人案、七警傷人案的態度,很難令人相信香港是一個文明、法治的社會。就連在官官相護、官警相護的中國,一旦有執法人員犯法,當局也要找出臨時工、輔警等藉口作掩飾,不敢像香港警隊高層、親共政客這樣,公然為犯法警察張目撐腰,甚至以影響前線執法作要挾。
尤應指出的是,香港警隊不只有日益公安化的趨勢,更有進一步走向武警化的危險。港人慣稱的公安,在中國的正式名號是人民警察,簡稱民警。這是獨裁政體掩過飾非的語言偽術,所謂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人民警察,恰恰構成目無人民的政制。

武警指揮軍隊化 切斷政變機制

而武警的正式名號是武裝警察,原本屬國務院系列,由公安部長兼任武警總部第一政委,但實行的是兵役制,即多數不會駐守家鄉,在鎮壓示威者或參與拆遷等行動時,更加心狠手辣,不像有些本地公安會有面對親友的顧忌。如今,香港某些警察的肆無忌憚,堪比武警,全無面對家鄉親友的顧忌,而政客對他們的縱容,也堪比中國地方官員對武警但求使用時聽話,不理其行為的是非對錯。
獨裁政制或威權政制下的執法隊伍,不只容易滋生腐敗、濫權行為,也容易尾大不掉,成為政權的掣肘。武警在維穩行動中比公安聽命令、管用,但同樣容易演變成某些官員的「私人武裝」,在最高層甚至演化成權鬥的工具和政變的力量。習近平主政後,既要肅清中央軍委前副主席郭伯雄、徐才厚在解放軍中盤根錯節的勢力,也要切斷前中央政法委書記周永康透過政法委指揮武警的機制,以確保政治安全、人身安全。自今年1月1日起,武警部隊的指揮體制開始軍隊化,改行中央軍委-武警部隊-部隊領導,即剝奪了國務院、地方黨政機構原本享有的對武警分級指揮權。
當然,武警指揮體制的改變,只是切斷了黨政官員培養「私人衞隊」或密謀政變的機制,並不是軍隊國家化的起步,沒有改變服務威權政治的功能。而港警持續惡質化、武警化,同樣是威權統治者所需要、所樂見的,但終有一日也會有成為對抗政府、對抗市民的武裝力量的危險。要防止這種反噬,別無蹊徑,惟有讓警隊重返政治中立、接受輿論司法立法監督之途。
李平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