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只有兩種人,一種會寫文章,一種不會,嘉莉菲莎當然屬於前者。她最著名的作品叫《邊緣明信片》,搬上銀幕香港譯《歲月星塵》,那幾年我初抵巴黎,很少看美國電影,錯過了,書也沒有去找,所以直到最近才後知後覺領教到她的犀利。《日記公主》那篇短序,一落筆就引君入甕,輕描淡寫列出一九七六年發生的大事,不費吹灰之力把過來人推進回憶長廊:電視片集《神探俏嬌娃》首播,蘋果電腦在車房成立,「樂隊」在三藩市開告別演唱會,保羅賽門《這些年之後仍然瘋狂》上市,毛澤東逝世(鬼婆畢竟知識有限,沒有提唐山大地震),安迪威廉斯前妻克蘿汀朗雪意外槍殺情人,「修米尼奧被刀插死,阿嘉莎克莉絲蒂和安德瑞馬魯也死了,不過不是一齊」──能夠一輪咀將法國第一任文化部長、偵探小說女王和荷里活基佬演員拉在一起,不由你不服。為免代溝,她特別提醒大家,今天許多男神女神,包括「鬈福」和柯德莉吐圖,都在那年出生,筆法幾乎和黃宇仁的《萬曆十五年》如出一轍。
用這樣的鋪排介紹《星球大戰》出場,專攻脆弱的感情地帶,幾難不引起老餅共鳴。那個女殺手克蘿汀朗雪,當時是我喜愛的歌手,《愛情是藍色》一舉成名,離婚後依舊追隨,那宗醜聞鋪天蓋地,我還記得前夫捱義氣出庭作證,搞來搞去,終於判了誤殺,報上有她穿囚衣的照片。「樂隊」說再見的場館叫Fillmore Auditorium,離我們家不遠,但我不知道嘉賓包括鍾妮梅藻,沒有奮起撲飛,史高西斯的紀錄片則第一時間欣賞,聊勝於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