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個別有公信力的法律界人士與團體狠批人大常委就一地兩檢決定欠缺法理基礎後,親政權那邊就決定不討論法理依據。相反,他們選擇攻擊法律界。
《人民日報》海外版官方微博「俠客島」聲稱引述及和應某網民的說法:「香港很多法律學者都喜愛用咬文嚼字的方式去爭拗法律觀點,攔阻香港政府的工作。他們的做法已與立法會反對派議員的拉布行動沒有分別。他們一而再、再而三,真的令人有厭惡的感覺。」另外,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上星期日說:「香港部份法律界人士精英心態及雙重標準,認為香港法律制度至高無上,國家法律制度則不對;人是有智慧有應變能力,要在《基本法》條文教點做一地兩檢是強人所難。」
無論是俠客島或林鄭月娥,他們都是效法美國特朗普、英國脫歐派等策略。當擺在眼前的清晰事實是對他們不利時,他們就不再以事論事(例如不再討論《基本法》內容),反而發放自己的平行時空假事實(例如人大常委決定法律上是「一言九鼎」),然後再人身攻擊一些表面上與大眾脫節的稻草人「精英」(例如法律界)。
對於「精英主義」的指控,社會上已有不少人回應,我亦不補充了。但俠客島與林鄭的言論除了是一種政治姿態外,還反映一種處事態度。他們異口同聲地認為,仔細看東西就是麻煩的「咬文嚼字」、去認真地尋找答案就是「強人所難」。我認為,這並不是一種反精英、大眾化的態度,而是一種處事馬馬虎虎、事事不認真的態度。找不到理據去做一件事?找個表面上差不多的解釋就可以了。有些東西仔細地看是行不通?離遠一點模糊地看就能說服自己是看得通的了。堅持要把重大事件做到妥當為止?這是強人所難吧,何必呢!
但這種態度是我們應該接受的嗎?難道負責撰寫俠客島的人士願意接受有人寫錯國歌歌詞、然後說那些堅持準確寫下歌詞的人是「咬文嚼字、令人厭惡」嗎?難道林鄭願意乘搭一架引擎少了一些零件的飛機,然後說那些堅持要把零件安裝好才能讓飛機起飛的人是「強人所難」?作為自覺為頂級國際城市的香港,我們應該接受一套做事馬虎文化嗎?如果香港變成一個馬虎城市,對國家還有作用嗎?國際投資者還會想來香港嗎?作為父母的那些香港人,如果孩子收到「做事馬虎是沒問題的」訊息,你們又會接受嗎?不會覺得是教壞細路嗎?
在一地兩檢議題上,政權的處事手法充份體現了「差不多先生」的態度。作為處事認真的專業人士,法律界的主流已拒絕做「差不多先生」。為了香港的前景,我們大家在自己的社會、工作崗位都應該拒絕做「差不多先生」。
✽ 以上是筆者個人意見,不代表他所屬的律師行或團體。
任建峰
執業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