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殘障家長而言,平日要解答子女的學業難題是個大難關,有慈善組織透過賽馬會基金撥款設立「殘障家長子女支援計劃」,讓殘障家長的子女獲得「聰明使者」的學業支援。
聽障父母難指導功課
7歲的華仔讀小二,父母均為聽障人士,父親更因長期疾病要卧床。平日近乎「自說自話」的他,因為功課困難,而父母無法教導,自小討厭做功課。母親游太以手語表示,聽障令她不能幫兒子溫習,兒子也曾因自己的缺陷被同學嘲笑而難過,但自2016年起參加計劃後,看到兒子除成績進步外,性格也比以往和善。
支援華仔的聰明使者子康形容,跟華仔一家的相處「先苦後甜」。華仔曾因討厭做功課而大叫大嚷,或「千里傳音」叫鄰居外出玩,令他束手無策。他認為華仔情緒壓抑,諒解他以叫嚷宣洩情緒。就讀中文系的子康學以致用,以冷卻處理應付華仔,「令佢明白大叫都唔代表唔使做家課」。
子康相信,雖然華仔不算有特殊教育需要,但因父母難以和他溝通,令他的學業與紀律較同齡孩子稍遜,尤以「懶音」問題較為嚴重,但慶幸華仔從沒欺負他人或自卑。子康指華仔漸漸對他敞開心扉,與他分享日常點滴,有時更會協助只懂簡單手語的他與母親溝通。當他看到華仔信任自己並在學習上有進步,在高興以外,也感到自己的努力獲肯定。
計劃項目經理鄭仁傑指會繼續招收新家庭,報名家庭只須通過家訪審查,便可以200元全年參加計劃,冀能助更多傷健家庭小朋友得到合適的學業與成長支援。計劃設有不同活動供參加,如「一人一劇場」會邀請演員演繹報名家庭日常的感受,藉此協助他們認識自己的情緒,從而學習正確的情緒管理方法。
■記者羅智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