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後的曾:80年代活在香港至快樂,那是一個本地起飛的時機,除日本之外,我城就是亞太地區的尖子。
但他也補充:1997~2001 成熟的香港也快樂(因為屋未漏水,船未倒灌!)
60後的黃與李:80年代,《TVB》、《南華早報》、《明報周刊》至架勢的年代,不論電影、電視、CantoPop、時裝、設計、工業、經濟、港星、港人……如虎添翼,傲視同群……周邊不少地區根本剛剛從一窮二白,甚至戰火中甦醒過來,時勢、人才與努力造就了亞洲四小龍;香港、馬首是瞻,好長一段時間巴閉到不能!
鄧某:80年代上旬剛放下書包,偶然回家,更偶然留下,不知不覺乘上前人種樹後人享福的起飛號列車……夜夜笙歌文華酒店、半島酒店,尤其麗晶酒店(後來一個唔該改錯「洲際」呢個好周唔周嘅洲名,自此名氣滑落連過去本地忠粉都紛紛離散!)白色雲石樓梯夜夜靚人靚景,燦爛到不能;直至戴卓爾夫人在北京人民大會堂仆一仆,自此百數十年前埋下沒定時的炸彈變成有時、有限!不過有時限玻璃之城於幻影中看來更淒美,人人為了97之後未知之數,只怕沒有明天而更努力、更上進、也更成熟……直至,猶如曾生說的:2001!
港台講東講西嘉賓主持李健雄為明晚出題;《生在那個年代的香港人至快樂?》
目下為香港作出不少建樹的百分百港人;不一定生於此,卻以此為家為基礎,在這片從開始便是浮萍的小島切切實實地生活,可能是更深層的港人。為李老師的出題小改一個字:《活在那個年代的香港人至快樂?》
這題目引來群組眾友熱烈迴響,猶如專欄的讀者;讓他們可以分一杯羹、能共同發聲洩洩情緒的話題特別受歡迎,是時代改變了?
過去的作者都以自身生活細細碎碎的小品與讀者分享為潮流,今天的專欄更似往昔時事評論,大鳴大放博得眼見可能沉船惶恐回報以更大回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