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守價值終結與進擊民粹之冒起(公共政策顧問 李兆富) - 李兆富

保守價值終結與進擊民粹之冒起
(公共政策顧問 李兆富) - 李兆富

「精英」這個詞語,忽然成為城中熱話。大律師嘛,先要完成一個大學學位,再考PCLL,然後拜師學藝,才得到專業資格,肯定是社會公認的精英。大律師公會的前主席,又或者大學法律系的教授,就更加是公眾眼中精英中的精英。
精英的價值,又稱為「精英主義」;在日常的論述當中,精英主義或多或少都帶點負面的意味。然而,精英主義的對立面,是廉價的民粹主義。一般而言,精英都是保守的,而進擊的另一方,往往藉民粹的手段坐大。在最壞的情況,連精英也變得民粹,社會亦由治入亂。
高鐵一地兩檢的爭議,社會上已有清晰的立場,不贅。令我感到不安的,是進擊的民粹主義,如何踐踏既有的觀念和價值,繼而威脅到我們一直所認識、行之有效的社會秩序。
進一步討論保守主義和進步主義的矛盾之前,必須要釐清一個概念。有時候,民粹主義者也會藉歷史為自己的信念「加持」;例如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德國,德國和意大利的國家社會主義黨,也是高舉子虛烏有的雅利安血脈旗幟,建立一個共同身份認知。
另一邊廂,有些人雖然在價值觀上屬於保守,但是面對意識形態的衝擊時,卻會走在爭議的最前端。誰在保守價值,誰是進擊的民粹主義者,不應膚淺地以身份地位或者黨籍來區分。事實上,高鐵一地兩檢的爭議,雙方都是社會普遍認為的精英,但是兩個主要的立場,卻明顯有保守主義和進擊立場之別。對傳統普通法原則的堅持,是保守的;認為十三億人的法制有凌駕性權力的一方,是進擊而民粹的。
區分保守價值和進擊的民粹主義,最容易的方法其實是看誰更擔心開壞先例。高鐵一地兩檢爭議,其中最令人感受深刻的一句話,出自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當被問到會否「下不為例」時,她指「下不為例」通常是形容負面的事,除非大家有水晶球看到未來香港不會有好事,否則都不應將說話「講死」。
究竟是好事壞事,當然沒有人說得準。可是,當一件事與現行的社會制度和共識存在矛盾,保守的處事態度,就會格外謹慎。事實上,普通法傳統,可謂保守主義的最完美體現。當然,站在支持改變現狀的一方,傳統的繁文縟節是枝微末節,支配的權力才是真實存在的考慮。
「難道普通法制度就是完美的?」可能有人認為,普通法制度也是由人去維繫,但凡由人所維繫的事物,就難言完美;既然不是完美,就有可以改進之處。然而,保守主義的精神卻是在於,一方面接受現有制度必然存在不足之處,但同時更加要肯定和欣賞現有制度之所以存在,背後有錯綜複雜的原因,不會一刀切地去否定又或者鹵莽地去改變。

保守是香港太平盛世之本

毫無疑問,保守主義的精髓,要細味和思考,有時甚至在社會潮流下,會顯得格格不入地反動;但是保守主義強調的「仍然行之有效」,又或者「不應無事生非」(If ain't broke don't fix it),卻是香港過去太平盛世之本。保守,就是讓社會邁向未知未來的同時,維繫一定程度的可預見性;保守是穩定社會的重心。
新常態下的香港,有人將保守制度和價值的任務,寄託在《基本法》和一國兩制。高鐵一地兩檢爭議,最忠於《基本法》和一國兩制的,正是一群保守主義的精英;當人大常委決定全盤否定保守陣營的主張,在作用力等於反作用力的自然法則下,也等於煽動民粹而進擊的本土思潮進一步取代保守派,以否定《基本法》和一國兩制;我們熟識的香港,也將被本土和民粹建制派兩股力量進一步撕毀。

李兆富
公共政策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