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席爸爸手記】去舊迎新的規律

【列席爸爸手記】去舊迎新的規律

【文化籽:列席爸爸手記】

一元復始,萬象更新,新年是去舊迎新的好機會,雖然這個習俗在新曆新年,不如在農曆新年般盛行,但新一年的開始總是一個好機遇,把殘舊的東西丟棄,把壞習慣除掉,更新一切,務求在新一年能有一個好開始!

絕大部份去舊迎新的個人體驗是正面的,不過在社會層面的經驗上卻未必一樣。以香港這一個彈丸之地,部份舊區已經發展了很久,社區設施未能滿足更新了的需求,居住密度也遠低於其他地區,甚具再發展需要,故政府多會把舊區唐樓、或是舊式公共屋邨重建,把較低住屋密度的樓宇清拆,再建造新式多層的公屋、居屋或私人樓宇,原住的居民多可獲補償及調遷,這對居民或是社區也可算是去舊,也能迎新。但同時間,屋邨商場的一些舊舖也會因重建而受到影響,當中較有能力的,需花費數以萬元至十數萬元去裝修改動,以符合續約條件,但仍有一些不太具競爭力的老店,則會選擇結業,默默地在這個社會的洪流中消失。舊店選擇離開,新店卻區區一樣,那去舊迎新又有甚麼好處?
我愛老店,我愛那種獨有的人情味,我愛那代表着歷史的擺設,我也愛與兒子們分享這一切,從緬懷中重尋生命的意義。去年年底,我與兒子們特地往石硤尾邨及白石邨遊逛,從美荷樓的七層公屋及天台學校的照片中,講講往日生活之艱苦,對比現今物質的豐裕;在港式冰室中,享用中西合璧的食物之餘,亦觀察區內居民之習性;在屋邨商場中一間將要結業的文具店中,與兒子們分享昔日身為學生的生活點滴,且協助他們清空存貨,把貨品盡量套現以迎接他們生活的另一頁,同時間,我兒也能迎接新文具、新玩具的到臨。
送舊迎新,孰好孰壞?這並沒有標準的答案,但在歷史的發展中,社會的進步是必然的,舊物的淘汰也是閒事。我慶幸還能在香港沒有被同化前,在古舊事物失去前,讓兒子們親身去認識這一切,迎接新事物的快捷便利,也欣賞舊事物的可愛,這也是我身為爸爸,要為兒子傳𠄘的一點點。

親子小點子:願望大檢閱

準備一張卡、或是一張大紙,家中各人把在今年想達到的目標、或是願望寫下或畫下。教教小朋友可嘗試在這數方面着手去計劃願望:
1)可以達成的——想做超人就不算得是可達成吧,做一個太空人還是可以的;
2)目標要確切——要做叻學生就很難定義,考試要全科合格便算目標明確;
3)需要在合理的時間內完成——在半年內能完成三公里跑步比賽;
當然,能有父母的意見,指引子女們如何進行,他們就更易達成願望。而有父母的陪伴、指引、甚至讚賞,他們定必會在新一年為他們的願望努力!

將願望寫下或畫下,在新一年為願望努力。

撰文:列氏

八年的全職爸爸生涯,有苦有甜,有血有淚,想過放棄,勉力堅持,為在兒子的生命路上,曾作主席,現今出席,將來只需列席,但從不缺席。

編輯:陳慧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