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內戰14萬人死

8年內戰14萬人死

南斯拉夫由多個斯拉夫民族組成,1918年隨着奧匈帝國覆亡而成立,冷戰時是雄據東南歐的社會主義國家,但1990年代隨着共產陣營衰落,加上民族主義復興,在多場血腥內戰中瓦解,其間至少14萬人喪命。
南斯拉夫王國二戰被軸心國佔領,重光後成為社會主義聯邦制國家,由克羅地亞、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馬其頓、塞爾維亞、黑山及斯洛文尼亞六個共和國組成。在強人鐵托(Josip Broz Tito)管治下,內部矛盾被壓下。
1980年鐵托逝世,南斯拉夫風起雲湧,自治及獨立的運動席捲各民族。1991年6月,斯洛文尼亞按公投結果宣佈獨立,與南斯拉夫爆發「十日戰爭」並脫離後者;同時宣佈獨立的克羅地亞卻因受塞爾維亞族反抗,至1995年才建國,約2萬人在戰爭中喪生。塞族人口較少的馬其頓同年透過公投和平獨立。
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獨立之路慘烈得多。波黑人口以塞族、穆斯林及克族為主,除塞族外,其餘兩者支持獨立,塞族在南斯拉夫支持下另起爐灶,建立仍隸屬波黑的「塞族共和國」政治實體,打擊波斯尼亞獨立運動,並期望建立「大塞爾維亞」,釀成超過10萬人喪生的種族清洗,逾100萬穆斯林及克族逃離家園。聯合國調停不果,1995年北約空襲塞族部隊才促成和談,穆斯林及克羅地亞裔控制佔51%領土的波克聯邦,塞族共和國則佔49%,成為擁有兩個自治實體的國家。
1990年代後期,塞爾維亞科索沃自治省內的阿爾巴尼亞族發動武裝起義,北約1999年以空襲介入後停火,由聯合國特派團接管。2008年,科索沃宣佈獨立,但地位未完全獲國際承認。四分五裂的南斯拉夫,剩餘部份在2003年改組成邦聯國「塞爾維亞和黑山」,但黑山在2006年退出,塞爾維亞隨即獨立,南斯拉夫從此走入歷史。
《蘋果》資料室

【1993年4月】薩拉熱窩街頭不時有狙擊手施襲,男子抱着孩子快速逃難。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