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 文 - 董橋

歐 文 - 董橋


英倫故交蕭老先生生前愛讀美國文豪華盛頓.歐文的作品,集藏各書各版無數,朝夕相陪,百讀不厭,晚年越加沉迷,爐邊燈下,一卷在手,消磨永日,逢人便說Washington Irving是他桑榆暮景一道醉人的風光。我經老先生提點,客居倫敦那些年斷斷續續偷閒讀了不少歐文,讀出他的文字優雅風趣,很像英國散文家艾廸生和斯悌爾閒看閒議的筆風,也像高爾斯密洗煉的嘮叨,文中有畫,畫中見古意。歐文一八一九到一八二○年寫的《見聞雜記》(The Sketch Book)好看。他一八二二年出版的那本《布雷斯布里奇山莊》(Bracebridge Hall)也好看。山莊莊主布雷斯布里奇像艾廸生、斯悌爾主辦的《旁觀者》雜誌裏那個虛構人物柯弗利(Sir Roger de Coverley),一位典型的鄉紳,言行有趣。書中各篇小品寫歐文作客山莊的見聞,那篇〈相命〉記歐文和幾個朋友在山莊左近散步,遇見一位會算命的吉普賽美女,美女硬要為他們逐一看相,有的婉拒,有的就範,歐文說他一見美色,不忍抗禦,欣然破財:「至於她為我批的命,我當然寧信其準,說是愛神丘比特姻緣簿裏我命屬艷遇之冠!」我記得蕭老先生說歐文早歲未婚妻馬蒂爾達染病猝逝,中歲在德國追求英國女郎艾米麗.弗斯特也追不到,一生獨身:「吉普賽美女批命一點不靈驗。」那天是陽曆除夕,天冷,有雪意,老先生倫敦西郊宅院衣香鬢影,一位娬媚的英國女士說她最喜歡歐文的《李伯大夢》和《睡谷野史》,說她袓上留下《見聞雜記》一八二○年的英國初版本。

還是夏濟安先生的中譯典雅。Rip Van Winkle是《李伯大夢》,The Legend of Sleepy Hollow是《睡谷野史》。兩篇都收在《見聞雜記》裏頭,兩篇都以美國生活為背景的傳奇故事。李伯是荷裔美國人,生性怠惰,為人敦厚,家有潑婦,獨立戰爭前長住赫德森河岸村莊。一日,李伯上山打獵,遇見一位身穿荷蘭古裝的小矮人,邀請李伯去參加家宴,一杯下肚,不省人事,沉沉睡了二十年,醒來戰爭結束,李伯垂垂老了,回鄉一看,悍妻已死,故舊零落,他住進嫁了人的女兒家裏,重新適應久違的環境,結交友朋,待人以誠,幡然新生。那位英國女士說她不懂文學也不懂政治,歐文這個故事裏李伯沉睡入夢,避開悍妻,免於烽火,既是命運裏的大幸,更是道義上的不幸,講文學,當然好,論品格,是失節。蕭先生頻頻點頭,淡淡的說,中國古典文學也有陶淵明的〈桃花源記〉:「陶淵明生於晉宋之間,政治黑暗,社會多事,民不聊生,他心存悲憫,盼望借桃花源重現樸實寧靜之太平歲月,想來歐文也深懂這樣的心情。」座上一位英國漢學家說陶潛公元三六九到四二七年在世,說他最偉大的文學作品是〈閑情賦〉,蕭統竟說那是陶彭澤的白璧微瑕,真教人情何以堪。其實《睡谷野史》我不覺得好。南北戰爭過後睡谷北方佬伊卡博德這個教書先生追求卡德琳娜,跟魯莽騎士布羅姆結為情敵,宴席上客人各講鬼故事娛賓,布羅姆說的是斷頭騎士的故事,說騎士鬼魂還經常出沒睡谷。深宵散席,伊卡博德騎着借來的耕地馬匹回家,斷頭幽靈一路追他不放,還扔了一粒圓球打到他頭上,睡谷從此不見了伊卡博德的蹤影,天亮了村人發現那粒圓球原來是一枚南瓜。布羅姆很快娶了卡德琳娜,伊卡博德的神秘傳說流傳睡谷。

歐文一七八三年生在紐約市,富裕家庭十一個子女中的老么,讀完中學到律師事務所學法律。受哥哥維廉和彼得薰陶醉心文學,化名寫作投稿,建立文名,遊歷歐洲,搜集材料,滋養筆墨,拿到律師執照不願執業,專心著述,寫了許多描述紐約社會的散文隨筆,創立文社,政治思想上擁護聯邦,社會課題上偏向保守,文章志趣始終追求幽默雋永,這些筆底性情一生不渝。一八○九年完成《紐約外史》(A History of New York,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World to the End of the Dutch Dynasty),一部紐約荷蘭政權演義,寫得詼諧,妙筆生姿,書中不僅穿插聯邦主義角度對傑佛遜民主概念的置疑,同時不忘諷刺文壇賣弄學問的迂腐傳統,擁抱古典的井底之見。《紐約外史》脫稿之前歐文的未婚妻猝逝,此後六年他不沾創作,一心跟兩個哥哥合作編印前人詩集,出版雜誌期刊。不久他獨自趕去利物浦挽救家族生意,掙扎兩年,終於倒閉,歐文從此賣文維生,寫出不朽的《見聞雜記》和《布雷斯布里奇山莊》,名震遐邇,世代流芳。他遊歷德國法國寫的《旅人故事》(Tales of a Traveller)並不成功。一八二六到一八二九年歐文出任美國駐西班牙公使館外交專員。這期間他寫哥倫布傳,寫《攻克格拉納達》(Chronicle of the Conquest of Granada),寫《見聞雜記》的西班牙姐妹篇《阿爾汗布拉宮》(The Alhambra)。一八二九到一八三二年歐文是美國駐倫敦公使館秘書。卸任回國,大受推崇,譽為名滿國際的美國文豪。數年後他又奉命出差到西班牙,到倫敦,六十二歲告老還鄉,寫高爾斯密傳並完成了二三十年前陸續撰寫的華盛頓傳,一套五卷。歐文一八五九年十一月二十八日逝世,七十六歲。

這位美國文豪的成就深受英國名家費爾丁、史特恩、高爾斯密和司各特薰陶,聽說《見聞雜記》是司各特鼓勵他寫的。都說歐文模仿英國十八世紀散文家文筆十分成功,其實歐文文字更見流利,別具姿彩,思想雖不深刻,觀察格外敏銳,文體於是別出心裁。他的許多作品魄力都比英國同期作家充沛。他一生抱持的是淡泊處世的修養,稀鬆執着的筆路,愛恨不諱的膽識,三者合一,那正是夏濟安先生對歐文的總評:「他從不把自己和社會看得太嚴重;他的文章在拘泥形式和不拘形式之間維持着巧妙的平衡;雖然嚴格講來,這不能算什麼新發明,卻也是他獨創一格的作風」。那年蕭家除夕之宴熱鬧到過了子夜才散席,蕭老先生門前送客,漫天雪花,寒氣徹骨,那位英國女士吻別老先生的那一瞬間說:「你要硬硬朗朗的,像歐文!」老先生輕輕摟一摟她說:「我比歐文長壽,八十二了。」女士急急給他補上另一個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