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上年輕患者和家人一同求診,其中一個最常見的問題是,打機會否影響病情和復原。其實,與其說是問題,我覺得很多時候是家人希望藉醫生的口,給患者多一點壓力,希望患者花少一點時間在打機上面,不少家人都覺得,長時間打機,會令情緒病惡化,亦覺得患者沉迷打機,忽略了其他正常的生活,總是不太好。
其實家人對長時間打機抱有保留的態度,很容易理解,不過,沉迷打機和情緒病的關係,其實比我們想像中複雜。首先,長時間打機,確實會引起精神上的透支,我有一位朋友患上耳鳴,每次打機、看facebook的時候,耳鳴就會發作,道理很簡單,打機和看facebook的時候,畫面是快速地在改變,眼睛攝取了影像之後,大腦要迅速作出分析,以找出有需要的訊息,把不需要的訊息摒出知覺之外,這個快速搜畫的過程,需要不少的腦功能,腦袋倦了,耳鳴的情況便會惡化。我很多時候都跟年輕病人解釋,專用來打機的電腦,最重要的是負責管理畫面的晶體(video chip),為了要令畫面順滑,就需要有一個額外的晶片去處理,同樣,大腦要消化打機時候不同的畫面,也自然會耗用不少大腦的腦功能,對於本來已經受抑鬱症而影響的腦袋,自然會引起百上加斤的情況。
不過,家人亦需要明白,成癮和情緒病有密切的關係,情緒低落的時候,我們的腦袋便「自自然然」會找有心癮的東西,所以抑鬱症的患者可能會多抽煙,多喝酒,甚至賭馬仔的時候,下注也會更多更狠。這些成癮行為,部份可以由意志控制,但是也有一部份跟病情有關,所以,患有情緒病的年輕人,心思思,控制不了長期打機,也完全不單止是意志的問題,應該可看作是情緒病本身的一部份。
所以,雖然醫生向患者多提意見,施點壓力,患者可能會打機打得少一點,不過,最重要還是處理情緒病,一旦情緒問題給予正當治理,好轉過來,打機的心癮也會自然地減輕,自制能力也會慢慢回復正常。
其實除了情緒病患者之外,不少人都花不少時間於社交媒體或手機上面,適當的使用,當然是消閒、散心和聯誼的一個方法,不過,花太多時間於社交媒體或打機上面,不單是浪費精神,更重要的其實是令本來已經疲倦的腦袋,更加透支。
伸延閱讀: http://fb.me/1486drlee
李德誠 精神科專科醫生
想輕輕鬆鬆健康?,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