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金夢未醒 - 馮睎乾

掘金夢未醒 - 馮睎乾

吃不到的葡萄是酸的,而未找到的寶藏,不妨當它真的。密碼學愛好者都知道比爾密碼(Beale ciphers)的故事,它載於1885年出版的小冊子《The Beale Papers》。十九世紀二十年代,美國維珍尼亞州一間酒店的主人莫里斯,受神秘客人比爾所託,保管一個上了鎖的鐵箱,裏面有三頁用密碼書寫的文件。比爾說,若十年內無人認領,可開啟鐵箱,到時解碼鑰匙也會寄給莫里斯。十年過去,比爾杳無音信,解碼鑰匙也沒寄來。莫里斯再多等十三年,終於忍不住開箱。箱中有三張寫滿數字的紙(第一頁開頭是71,194,38,1701,89……),還有一張英文字條,上說:1817年比爾和同伴在聖達菲發掘出大量金銀,為安全計,比爾把寶物藏在維珍尼亞。字條也解釋了三頁密文的內容:第一頁描述寶藏位置;第二頁是寶藏清單;第三頁是尋寶者親屬的名字。比爾希望莫里斯解碼後,把金銀送還應得之人。
莫里斯花了十多年也沒看懂,垂垂老矣,終於把秘密告知友人,希望他接力解碼。那友人正是小冊子的匿名作者。作者猜測比爾用了「書加密法」──密文的數字,對應某書第幾字的首字母,如71即某書第71字的首字母。解碼鑰匙,就是告訴你用哪本書加密。小冊子作者沒鑰匙,唯有碰運氣,用trial and error方法,由名著開始,逐本書逐字編碼,再對照三頁密文。失敗無數次後,終意外發現破解第二頁的鑰匙,是美國《獨立宣言》。此頁詳列金銀數量,今日估計值四千多萬美元。但他花了廿年也無法解讀第一頁,更因耗費太多時間鑽研,弄得一貧如洗。作者懊悔不已,決定回頭是岸,便把密碼公諸於世。小冊子問世以來,一直有密碼專家試圖破解,甚至出動電腦,皆徒勞無功。曾有法證語言學家研究比爾的信和小冊子的文筆,認為小冊子作者和比爾根本是同一人,即是說,一切是虛構的。是耶非耶?難說,但黃金夢太美好,很多人並不願醒。掘金看似過時,其實不那麼遙遠,換個名字,根本是同一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