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G2格局真正成形(盧峯) - 盧峯

中美G2格局真正成形(盧峯) - 盧峯

2017年國際社會的最大變動莫過於美中兩國影響力此消彼長,前者迅速下降而中國則穩步上升。五年多前一些國際傳媒炒得火熱的G2(中、美)兩極格局到2017年終於真正成形。
美國影響力急退最典型的例子是聯合國大會以大比數反對改變耶路撒冷的地位。單邊承認耶路撒冷是以色列首都可說是狂人總統特朗普外交上的大動作,卻連累美國在全球最重要的外交舞台上大敗而回。在美國宣佈決定後,原為美國忠實盟友的土耳其立時聯同也門提出議案,要求聯合國召開緊急大會就耶路撒冷問題投票。
美國政府從駐聯合國大使黑利到特朗普先後出言威嚇,表明任何反對美國的國家都會有報應,美國會在將來跟他們算賬。可是,最終有128個國家包括多個美國長期盟友如英、法、德、日投反對票,堅持耶路撒冷的地位要由以巴透過談判解決。支持美國的則只有九票,包括當事國以色列及多個小國如危地馬拉、馬紹爾群島、帛琉等。
換言之,聯合國大部份成員國的決定狠狠摑美國一記耳光,讓美國在聯合國出前所未有的洋相,比2003年小布殊總統出兵伊拉克未能得到聯合國支持更孤家寡人(當年美國至少還有英國、澳洲等支持),美國影響力倒退之嚴重,在五年前實在難以想像。
過去30年美國憑藉穩固的同盟網絡包括歐盟、澳洲、日本、韓國、部份中東國家(沙地)等支持,在聯合國基本上有主導地位。但自從特朗普上台只講「美國優先」,西方同盟關係大大削弱,原來作為同盟核心架構的G7及北約先後成為特朗普的出氣袋,大夥兒在其他國際問題上自然不再以美國馬首是瞻。其他老盟友如土耳其、沙地阿拉伯眼見特朗普政府全面摒棄過往的外交路線,斤斤計較短期利益,也開始改變一面倒支持美國的路線,沙地就跟俄羅斯眉來眼去,土耳其強人埃爾多安更積極拉攏中俄以提升本身作為歐亞樞紐的地位。當廣佈全球各地的盟友跟美國漸行漸遠,美國的影響力怎能不走下坡。
另一邊廂中國則不斷以實質的行動及利益擴大在世界不同角落的影響力。在非洲大陸,中國開採的礦產、打造的基建深入非洲偏遠角落。一帶一路計劃雖未全面開展,但沿線國家以至一些發達國家已積極回應,英國政府就透過由前首相卡梅倫牽頭的基金準備積極參與計劃,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也明示暗示將改變過往抵制的態度,改為研究如何參與。近天中國外長王毅又跟阿富汗、巴基斯坦外交官員舉行三國會議,協商如何加強合作。
只要中國繼續以投資基建推動一帶一路計劃,中國政府對歐亞腹地以及海岸線各國的影響力將有增無減,中亞大陸的交通網絡只怕也會以中國西北部城市如伊犂、烏魯木齊為中轉樞紐,形成以中國為重心的經濟合作帶,當中產生的實質影響力特別是跟官員、政府的密切關係,更非沒錢沒策略的美國外交人員所能比擬。
這邊廂,美國大搞本國優先的孤立主義政策;那邊廂,中國不斷輸出資本、基建及建立新關係。此消彼長下,中國的影響力逐步逼近,甚至跟美國平起平坐。

盧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