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幾年前,交出去一首台灣歌詞,有一個字打回頭說要修改,是個「美」字有問題,製作人說我們台灣不會用美字形容男性的,我們用帥、帥氣、或者是俊都可以。謝謝教誨,但我不服,若說傳統,說男生樣貌美,古文例子多不勝數,印象中反而很少出現帥字,帥哥是近代產物。若說近代,美男美男的一大堆,那是也剛好有一系列的花樣男子漫畫與劇集面世。
製作人不依不饒,表示從我們女性的角度看,形容男人是美男,會汗毛豎起,沒陽剛氣,帥才有英氣逼人的感覺。我不服,說美男是有點肉麻,但我只着一美字,都不可以嗎?製作人氣不過,說總之男就應該要帥、要英俊,美麗可以形容美女、美麗的東西,美男好像把男人「物化」了。
「物化」,好先進啊,美女就沒把女人當物件了嗎?我沒好氣,心想,沒錯,那首歌是女歌手唱的,但我歌詞沒特別說明她傾慕的對象是女的還是男的,你想當然歌詞裏所愛的人必然是異性,也跟不上現實不方便明說的真相。
也罷,一直你們我們的,分得這樣細,用字如此死板,還有什麼好說,還談什麼創作。
多年後,傾向陰柔的美男當道,花美男貌美如花還不夠,民間已開發出小鮮肉這產品,用得比罐頭還濫。若說物化,沒有比鮮肉更具象也更無情,不把人當人了。小鮮肉比花美男更殘忍更帶歧視,美男沒年齡限制,小鮮肉又小又鮮,卻一眨眼,曝光一陣子,就長大腐爛了。有時傳媒稱某人小鮮肉,會被無情的觀眾抗議,都快三十了,還小鮮肉。是的,過了三十,就變老腐肉,老臘肉,還開始發出了屍臭味好不好?
小鮮肉一詞誕生時,好像只限於男生,而且樣貌起碼要對得起觀眾的,後來小女生也可以用鮮肉這頭銜,長相不怎麼樣的也一律配以小鮮肉一塊,算是還原小鮮肉的本義,簡單點說,小鮮肉,等於江山代有人才出:年紀小,面孔新鮮,肉質可口。
肉質可口,直把觀眾當食客,有很色慾嗎?之前也有「天菜」、「這才是我的菜」出現過,都是恨不得把美男女吃進肚裏,只是口味變了,以前吃齋菜,現在是獸性現形,無肉不歡,要有骨落地而已。那位製作人連美男都受不了,如今面對一塊塊肉,雖曰秀色可餐,不知尚能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