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的感恩 - 陶傑

聖誕的感恩 - 陶傑

聖誕節雖然是狄更斯倡導的風氣,對於華人,更應是一年一度的回顧和感恩。
北平的燕京、上海的聖約翰、廣州的嶺南,全部是教會辦的名校翹楚,還不算同濟、復旦、金陵女子學院。至於醫院,北京的協和,上海的廣慈,英治香港的聖保祿、嘉諾撒,全部是耶教一百五十年來給你的硬件。
至於軟件,除了二十世紀的司徒雷登,台灣的馬偕神父,傳教士李提摩太和馬禮遜,都為中國人帶來了博愛、理性、人文修養,啟迪了孫中山。如果中國的知識份子自己爭氣,書讀得通達,就知道西方文化,只有高端的耶穌基督十字架圖騰,可以救中國,而不是低端的馬列「十月革命」。三十年代,在中國人的面前,有兩條路,一條是十字架,一條是十月革命。中國的小農人口,愚昧而蒙塞,他們不懂得選擇;燕京、聖約翰、同濟、輔仁的知識精英,讀過人文史哲和社會學的,應該會。然而就是這個階層,當年由蘇聯的第三國際指揮滲透,就像今日英美和澳洲的大學一樣,加上那一代文化人頭腦簡單,邏輯知識思辨能力先天不足,看見二三十年代的英國和歐洲左傾,他們以為很有型,也跟着模仿左傾,就此引領他們的國家走上一條不歸的邪路。
一個小孩若從小就學壞:吸毒、偷竊、撒謊、進黑社會,一生可以底定,從此就完了。所以有遠見的家長,不論多辛苦,也懂得為小孩選擇Band One的高端名校──這些香港名校,時至今日,聖保羅、喇沙、拔萃、聖士提反,沒有一家不是天主教或基督教辦的──「只有小孩能到我這裏來」,親炙西方耶教文明,學音樂,唱聖詩,週會由神父和修女校長引領祈禱,從此學好向上,遠離撒旦的風險,可以降到最低。
當然,上帝和耶穌向你張開懷抱,也不一定保證。在聖誕節前,一位香港拔萃的畢業生,就是因為背離了「你們不能既事奉上帝,又事奉瑪門」的聖訓,背離了主,背離了小提琴音樂傳遞的天籟,走上另一條路,不幸遭到美國政府監禁羈留,不准保釋。
因為正如英國作家班揚的小說「天路歷程」(The Pilgrim's Progress)裏的主題:踏上天路,必須有抵抗各種誘惑、游說、威脅的勇氣,包括叫你不如賺錢的「世界醒目仔」(The Worldly Wise Man),象徵傲慢的噴火獸「阿波里安」(Apollyon),以及「沮喪泥沼」(Slough of Despond)。正如唐僧取經,須經九九八十一難,做人須有底線,分辨基本的正邪是非。
慶祝聖誕節,不忘初心,這就是初心了。因為烽煙四起,邪惡橫行,夕陽滿目,群鴉亂飛,這是亂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