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字咁淺:劇情需要之唔好俾佢瞓着 - 麥煒和

醫字咁淺:劇情需要之唔好俾佢瞓着 - 麥煒和

午夜,一男一女騎着電單車,高速劃破死寂的公路。
年輕人三更半夜飆車沒甚稀奇,但細望之下,女方竟無情情穿了婚紗,男方更是怪異,口鼻無端端在噴血,染紅整段公路。噴着噴着,他終於失血過多,不支倒地:「華弟(正確讀音『華 dee』),你怎麼了? 不要嚇我!」
「蓮,我好凍 ……」
「華弟,望住我,望住我,不要合埋眼睛。」
路人甲:「小姐,你要不斷說話刺激他,總之別讓他瞓着,因為睡了便不會再醒。」
「好……好吧,有一個農場,雞的得票是鴨的一倍半,鴨的數目卻比雞多出近一倍,但不管雞的得票或鴨的數目,最終話事的也是鵝,請問雞鴨鵝加起來共有多少隻腳?」
「講呢啲?唔死都俾你激死……」
華弟重傷休克,不睡則生,睡了則死,所以千祈唔好俾佢瞓着—類似情節在電影和劇集屢見不鮮,然而,縱使劇情需要,現實中的傷者生還及清醒與否,是取決於休克時大腦本身的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
腦袋是人體最貪婪的器官,雖然只佔體重百分之二,但腦細胞代謝率是其他細胞十倍,身體四分一的能量便是消耗在大腦正常運作和保持清醒之上。
腦部的基本血流量約為每一百克腦細胞每分鐘四十至六十毫升,假使血流量因為某些原因下降(譬如大量失血),傷者便會進入休克狀態:當血流量下跌至每分鐘二十至四十毫升,傷者就會感到意識模糊及處於昏睡邊緣,但仍能作出反應如睜眼或簡單對答;血流量倘若再進一步下跌至少於每分鐘十五毫升,腦部便會停止運作,令傷者完全昏迷,女主角就算叫得再力竭聲嘶也不會醒來;最後,到血流量失守每分鐘十毫升的底線,腦細胞便會陸續死亡,反魂無術了。
麥煒和 腦神經科專科醫生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