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小組倡增基建誘發展商起樓

土地小組倡增基建誘發展商起樓

【本報訊】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昨召開第6次會議,討論發展私人土地儲備和鄉村式發展用地。小組主席黃遠輝在會後指政府初步估計私人發展商持有的新界農地不少於1,000公頃,可應付短中期房屋供應,當局稱不會在地價方面向發展商提供經濟誘因,但會協助提供基建,強調會以公開透明機制推行以免惹官商勾結批評,但會上未討論具體細則。

換取建公私營資助房屋

黃遠輝指,小組在會上討論了多種發展模式,包括以新市鎮模式作發展,如沙田新市鎮等,以往亦有發展商參與私人參建居屋計劃,亦可以首置上車盤模式推行。他強調政府不會在地價方面向發展商提供經濟誘因,但可在基礎建設提供協助去換取資助房屋供應。
黃指若此選項獲公眾支持,政府日後應有一套完善公平公開機制去推動計劃,並確保付出公帑作興建基建可收回相若價值的資助房屋,亦要考慮雙方利益是否相若,「會唔會對方利益較大?」至於為何不採用土地收回條例作發展,黃指小組認為所涉及的時間較長,亦可能牽涉訴訟。
至於會否引發發展商囤地潮?黃遠輝指此方案參與門檻高,並非所有私人土地都適合發展,不認為會引發囤地潮。他指會考慮優先發展潛力高、設部份基建設施等可較快落成的土地。至於如何確保機制公開透明,他指政府日後要就補價計算機制多作解釋。
文件亦提及可參與公私營合作的準則,包括土地是否涵蓋具潛力吸納大量人口或提供可觀公營房屋的私人用地、可及早供應房屋的用地,包括有合理機會就住宅發展取得城規會許可的土地等。
■記者鍾雅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