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昨舉行會議,聽取業界及相關持份者意見。多名業界人士及環保組織成員均對政府即將出台的「三紙兩膠」新政策表示不滿。亦有議員批評推行計劃時間倉卒,計劃難以在明年初實行。
環團批評政策一刀切
代表業界聲音的香港資源再生總會主席陳錫琨表示,香港近98%的回收物料均出口至內地,短期內難以即時拓展東南亞回收市場。他又指,將回收物料運至東南亞地區,運費會由現時每噸60元急升至350元,他認為業界目前難以在缺乏補貼情況下,願意增加成本將回收物料運至東南亞地區。
綠惜地球環境倡議總監朱漢強表示,新政策會令大量雜誌紙不能回收,但根據內地政策,只要將雜誌封面及封底等含有膠膜成份的頁數撕去,即符合內地紙張回收要求。他認為政府不應為小部份難以回收的雜誌紙而「一刀切」,將雜誌紙排除新政策以外。朱又質疑,3至7號塑膠佔去年塑膠回收業近八成利潤,未來若只鼓勵回收1及2號塑膠,將無助改善香港回收業經濟困境。
主持會議的立法會議員陳淑莊則認為,港人已接受多年的「三色回收筒」概念,難以在1月前馬上理解新的「三紙兩膠」政策,新政策亦尚有很多細節未公佈,憂兩者無法妥善銜接。
環保署副署長郭黃穎琦則表示,未來選擇推廣「三紙兩膠」作回收新方針是為了穩定「回收基本盤」,因為這3種紙張及兩款塑膠一般而言雜質較少,較易達到內地入境標準。她又指,政府未來會考慮與工商界商討回收大量廢塑料安排,計劃展開宣傳後亦會派遣外展隊落區教授市民新回收政策及分辨塑膠方法。
■記者羅智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