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港人回收習慣是「藍廢紙、啡膠樽」,但環保署昨提出新建議,籲集中回收三種廢紙,並做到不浸水、不含膠和雜質,確保可進口內地,雜誌要撕走含膠質封面和內頁才可回收。膠樽方面,建議集中回收1號膠、2號膠,主要是飲品樽和個人護理用品膠樽。不過,市民大多表示不懂分類幾號膠,有屋苑法團認為回收類別太窄,阻礙推廣回收。
記者:潘柏林
內地下月收緊回收物料進口標準,廢紙要分類和不可混雜質,而廢膠則要升級再造成原料。環保署昨建議市民集中回收「三紙兩膠」,三紙包括紙皮、報紙和辦公室用紙。兩膠包括飲品樽和個人護理用品膠樽,前者多屬1號膠(PET)如礦泉水樽,後者多數屬2號膠(HDPE)如沐浴露樽、洗頭水樽。飲料如益力多樽雖屬6號膠(PS),仍屬署方建議回收類別。
八成膠不屬建議類別
環保署副署長郭黃穎琦指,不鼓勵市民將其他雜膠放入回收桶,例如膠盒、膠餐具等,雜誌則要撕走含膠的封面和插面才可回收。記者在市面做測試,大部份市民都不懂分辨塑膠類別,王小姐指略略知道塑膠分不同類型,但不知道手上的水樽或其他塑膠屬1至7號塑膠中的哪種。她認為「三紙兩膠」引起混亂,回收塑膠意欲降低。
環保署表示,過往回收桶隨意回收,令「三紙兩膠」因分類不周被迫棄置。署方否認放棄回收其他廢紙、廢膠,重申若是乾淨和有足夠數量,「綠在區區」會協助回收廢膠。環境局局長黃錦星昨稱以現有回收去分揀,有一半物料要棄置。政府擬月底推出宣傳片,教育市民把膠樽洗乾淨後回收,廢紙做到「三無」,不應浸水、含膠或含雜質。
大埔明雅苑曾參加環團舉行的回收計劃,法團主席群姐指,屋苑回收越做越仔細,現時回收膠袋、發泡膠盒等,政府卻呼籲集中回收兩種廢膠,回收類別太狹窄。她憂政府表態後,回收商有藉口拒收其他廢膠。將軍澳日出康城緻藍天業委會主席甘先生指,屋苑每層都有回收桶,認為「三紙兩膠」已涵蓋約八成回收物料,但超市膠盒等未納入,或令棄置量增加。
翻查資料,1號膠、2號佔廢膠回收量少於21.4%,意味近八成膠不屬政府建議回收類別。而三紙佔現有廢紙回收量75%,環保署助理署長黃漢明指,「三紙兩膠」仍有很大回收空間,他認為若能救回送往堆填區的膠樽,有機會保持現有回收率。9個環保團體昨發表聯合聲明,批評「三紙兩膠」政策是摒棄其他可回收物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