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地政府、民間團體並媒體不斷發出預警,低端遊客已將環球名城如蝗蟲、曱甴繁殖般迅速侵蝕;在海之濱威尼斯與香港尤甚。
Post Magazine不久前圖文並茂Tim Pile旅遊撰稿,有關劍橋《The good, bad and ugly sides》,醜陋 Ugly歸於遊客潮拜;徐志摩、林徽因、E.M.Forster 的 Maurice、Brideshead Revisited或烈火戰車年代劍河往昔爾爾,扁舟泛波安靜河上的風景已被大媽大叔攻陷,唏噓不已。
紐約時報指名道姓以內地遊客群插針唔入照片報導:低質量旅遊淹沒威尼斯。
好幾年前水貨客(點算係遊客?)大舉入侵香港至今未停,少數既得利益者讓大多數人啞忍環境惡化,際此部份政府部門廢柴現實,情況在得利自遊客向錢看的慘淡,無半寸發展,乾蹬腳無補於事,油尖旺、銅鑼灣灣仔中環上水元朗人頭攢動情況比任何時間都嚴重,都無策略將民生平衡改善。
筆者一月初再遊以色列,重點至愛萬城之城耶路撒冷……逢人問我們:黐咗線呀,咁多地方唔去,乜嘢時勢去遊以色列、尤其耶路撒冷?
猶太人自己都避開這些緊張時刻入聖城,咪搞嘢啦!
偏偏揀選這些緊張情勢來遊耶路撒冷,就為避遊客!
平常日子,聖城遊客一樣多,只因歐美客為主,曉得保持安靜與規矩,問當地巴勒斯坦居民,困擾怎會少?
全世界的遊客都深氾濫,除非地方無半點吸引元素,不然定必人頭湧湧、瞬間被侵蝕。
威尼斯與香港有近似命運;並非不可替代!
水邊都會地理政治貿易時空因緣際會,都曾擔當國際橋樑重要地位,時而運轉拜占庭只餘一方歷史名詞,留給遊客供養。特區香港如果後繼無力;百數十年英殖香港一樣歷史陳蹟讓蟲蟻陸沉。
水中維納斯不再是大衛連電影、嘉芙蓮協賓&Rossano Brazzi主演《Summertime》遊客優雅年代,香港更非賴恩奧尼路及甘蒂絲保瑾主演《愛情故事 2》的蓬勃興起時期,除了被陸沉,我們將何去何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