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港派乘人之危,粗暴修改議事規則,削弱立法會監察政府的憲制職能,茲事體大,民主派議員負隅頑抗。有朋友問,為何民主派支持者聲援不多,示威變示弱,與2014年雨傘運動的民情落差那麼大?我有以下觀察和反省。
首先,香港人經歷5年梁振英亂港之苦,實在身心疲累,渴望休養生息,只要接任特首的林鄭月娥無擺出同樣一副戰鬥格,不像梁振英三朝五日撩是鬥非,她的蜜月期會長一點,市民願意觀察她久一點,不會動輒上街跟她反臉。香港人現在選擇沉默,不等於無意見,最新12月港大民調,林鄭的民望較上月大跌3.2分,創上任特首以來新低,如果林鄭不察覺這是一個警號,仍在為習近平在北京對她的公式嘉許、立法會成功修改議事規則、西九「一地兩檢」霸王硬上弓得逞而沾沾自喜,她就是低估了香港人心中一團火。
屢拉布失敗 市民觀感趨負面
2014年79日兩傘運動,群情洶湧,國際社會注目,但中共當香港人透明,普選落空,而當金鐘夏慤道開通之後,香港表面上仍然身光頸靚,無穿無爛。統計處資料,本港私人房屋的自置居所住戶,佔私人房屋的家庭住戶總數約65%,佔多數,而在過去3年樓價持續節節上升,辣招亦擋不住,擁有物業的人傾向追求穩定,不願見到社會動盪,人之常情。修改議事規則一役,聲援民主派議員的市民少,可能當中一個含意,是認為甚至「懲罰」民主派未能充份掌握這股民情。
扭曲的政制局面,民主派縱然在選舉得票六成,但在立法會只佔少數議席,面對政府提交的不公義、不合理法案或撥款申請,拉布試圖阻撓,幾乎是唯一板斧。不得不承認,可能高估了拉布的效果,另一方面卻低估了市民的觀感,更低估了中共透過特區政府和中聯辦打壓民主派,在香港延續政治鬥爭路線的鐵石心腸。
當特區政府的民生政策一籌莫展、甩甩漏漏,最方便的卸責或掩飾手法是諉過於民主派拉布,落藥落得多,加上市民包括民主派支持者見到,民主派屢次拉布都幾乎失敗收場,難免逐漸由同情轉為負面感覺;市民無錯,因為政府把持龐大公共資源,當它以一拍兩散要脅民主派先通過惡法和浪費公帑的超支大白象工程撥款,然後才處理攸關乎民生的項目,香港人自然想立法會早日就範,讓大家早日受惠,人同此心。於是,賣港派與政府「反拉布,保民生」的口號叫得響。不過,只要市民細心想想,當民主派不能再拉布,連制衡政府的丁點空間都失去,政府會更囂張,為所欲為,香港沉淪得更快。為了扭轉賣港派與林鄭政府「反拉布,保民生」這種蠱惑人心的歪理,民主派此後須更小心運用僅剩的拉布空間,亦要加倍努力向市民清楚解說拉布的意義及縱容賣港派與政府這種勒索手法的遺害。
我在立法會的年代,主席是曾鈺成,建制派「班長」是葉國謙,與民主派立場不同尚且有商有量,但今天建制派淪為賣港派,徹底摒棄立法會基本的職能、秩序與尊嚴,主席梁君彥「琜爛塊面」只講權不講理,民建聯主席李慧琼形容「已經進入戰爭狀態」。墮落至此,情何以堪。歷史為鑑,鐘擺效應,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循環,物極必反,誰笑到最後,是未知之數。
香港人亦要爭氣,縱使對民主派甚至立法會失望,但別放棄香港。請把沮喪化為動力,香港有別於內地的一點是尚存局部真普選,請香港人好好把握明年3月11日立法會補選的機會,把民主派參選人送入議會,填補被DQ議員的空缺,我相信民主派同路人會繼續反省和向市民解說,以行動爭取香港人支持與同行。
梁家傑
公民黨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