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籽】愛妻玫瑰豉油雞 冬至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雞 

【飲食籽】愛妻玫瑰豉油雞 冬至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雞 

【飲食籽:識飲惜食】
過幾天便冬至,南方人的飯桌上少不了一隻雞。廣東人有說「無雞不成宴」,一隻全雞更是全枱飯菜的焦點。全雞最受歡迎的做法不外乎白切或豉油雞,但喜歡肥美還是結實口感就各有所取。這次介紹又甜又香的「玫瑰皇太后雞」肥美嫩滑,不妨一試。

豉油雞做法很多,有人愛甜有人愛鹹,柴灣「牛記茶室」的豉油雞不單止味道甜,連菜名也一樣甜。此話何解?皆因這兒的豉油雞叫「玫瑰皇太后雞」,名字是老闆麥炳權給勞苦功高的太太最高的致敬。「這隻雞歷來都是我太太處理的,主角用料是玫瑰花,玫瑰花是取其天然色素和香味。因為是我太太煮的,所以叫『皇太后雞』。」我聽到後忍不住問,哪不應該叫「皇后雞」嗎?老闆娘麥太小聲笑說:「是最高領導人嘛。」老闆笑着搭口:「皇太后比較高尚。很多劇集也會叫皇太后吉祥,你說是不是?」逗得老闆娘哈哈大笑。這隻皇太后雞,還沒吃進嘴已覺甜。

牛記茶室的玫瑰皇太后雞是老闆娘麥太得意之作,味道帶香甜滑。半隻$130、全隻$250。

秘方研製 一口豉油玫瑰甜香

由6月搬遷到柴灣市政大廈的牛記茶室,1951年開業,轉了四任老闆,搬了四個舖位,現任老闆麥炳權經營得最久,但他說店子最初開業時,獨挑大樑的是他太太。由婚後才開始學煮飯,到一人主理牛記茶室的牛雜牛腩、咖啡奶茶,麥太的過人烹飪天份得到丈夫的大力讚賞,所以最初麥生並沒參與打理,繼續從事工程工作。直到他工作不如意,才回到店裏,跟太太分早夜市打理。「最初是賣火鍋,再轉做小菜。做小菜後便有這個玫瑰皇太后雞。清湯腩和雞是我們的王牌菜。」清湯腩和牛雜是麥太的得意菜式,但因右手傷患,便停了做牛雜。玫瑰皇太后雞一直深受歡迎,名人食客老闆十個指頭數不完,最捧場的有谷德昭、蘇施黃、鄭秀文、鄭中基、草蜢和陳法拉等,滑溜香甜的雞肉令人回味無窮,全部都是出自麥太之手。麥太特調的豉油浸汁有八種材料,能透露的有豉油、竹蔗、冰糖、薑和玫瑰花,她特別選用細朵的乾玫瑰花,貪香氣濃郁。不過一般煮雞會落的酒,麥太配方卻欠奉,原來是為了保持雞肉嫩滑。「不是每款雞都要用酒來煮,有些雞若加了酒的話,肉會較實不嫩滑,所以我不放酒。」

秘製的玫瑰皇太后雞,斬件上賣相不俗。

對於太太一直用心打理店子,麥生心存感激,更翻出在舊舖時送花給太太的相片。

店子經歷四次搬遷,跟子女孫兒在舊舖前留影。

老闆娘麥太親自浸雞,每次只浸二至五隻雞。

加了玫瑰花的豉油汁帶淡淡花香。

隨手夾起一件雞已看到肉質嫩滑。

除玫瑰皇太后雞,還有一款帶鹹鮮的瑤柱貴妃雞,是新菜式。半隻$130、全隻$250

老闆麥生和太太一起打拼數十年,太太是店中最強後盾。

用冰鮮雞 慢火浸煮50分鐘

為控制成本,價錢賣得不太貴,店中用兩斤左右的冰鮮雞,麥生說:「我們做平民化生意,成本要平,最緊要做得好吃,如果做得不好吃,新鮮或冰鮮都沒差別。」把雞煮得嫩滑,便全靠老闆娘親自落手落腳去浸雞,掌握到最佳的火候和時間。「雞大概要煮50分鐘,因為我用慢火浸,不能大火滾。火候太猛一直滾會過火,但不猛火浸又會不熟,所以時間和火候好重要,自己一手一腳做比較好。」雖然現在搬到柴灣市政大廈新舖有廚師幫手,但浸雞還是由麥太處理,每次只浸二至五隻雞。所以建議提早一天訂雞,因為老闆娘不會預先浸定大量的雞,以保持浸好即賣,雞吃起來才嫩滑。

牛記茶室

柴灣柴灣道338號柴灣市政大廈2樓

採訪:謝翠玲 
攝影:伍慶泉、劉永發(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編輯:謝慧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