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孔慧怡《不帶感傷的回憶》,有張舊照片格外難忘,那照片有六個人,主角顯然是港大舍監馮以浤和校長Kenneth Robinson,二人雄霸相片中央,英姿勃勃在對談;最右側是著名小說家Iris Murdoch,由於欠缺主角光環,閉上眼也慘被攝入鏡頭。但照片見於書中回憶黃兆傑的一章,本來的男主角去了哪裏?細看圖片解說,才知道背景中一位側身跟洋人談話,只隱約看見鼻子輪廓的男人,就是黃兆傑。看得我哈哈大笑。
孔慧怡筆下的人,我幾乎都沒見過,但看這本書時,總被勾起回憶──都是書上的,而非人生的回憶,因此也不帶感傷。例如寫劉殿爵那一章,提及金應熙是劉的港大同學,我不禁憶起從前看余叔韶《與法有緣》,記述金博聞強記,在港大跟鬼仔鬥背莎翁十四行詩,未逢敵手;又想起陸鍵東《陳寅恪的最後二十年》,寫金應熙後來批判恩師陳寅恪,被逐出師門。有些旁枝末節亦引人入勝,如孔慧怡投身翻譯界的因緣。她在女拔萃讀書時,學校演出話劇《萬世師表》,英文名很難譯,老師只臨時稱為「An Ideal Teacher」,有人向港大中文系的黃兆傑博士請教,黃妙譯成「An Undefiled Heritage」,令少女時代的孔慧怡驚為天人,嘆為「文化魔法」。看到這兒,我最好奇是:現在作者知不知道黃博士如何點石成金呢?中英文名稱看似風馬牛不相及,聯想起來的確不易,但黃兆傑出身男拔萃,「An Undefiled Heritage」其實是校歌一句歌詞(校歌出自Rudyard Kipling的詩),明白了這一環,黃的神來之筆就有跡可尋了。
《不帶感傷的回憶》很好看,寫的多是昔日學界文壇明星,而他們也確實如天上的星──其光輝抵達現世時,年華已經消逝。這些人物,一般人只能透過望遠鏡觀看,孔慧怡則有緣乘槎登天,跟他們相遇相知,近距離為那時代拍下一張張大特寫。然而這本書對於我,好比文首描寫的那幅老照片,主角們固然神采飛揚,但最令我着迷的,往往是背景中某個無心插柳的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