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了幾年專欄,有點悶,幸好近日出現突破。我意思是,終於有讀者來信,沒問我語文和書本的問題,亦非分享靈異故事──儘管上述來信我無任歡迎──而是把我當成南宮夫人,令我既驚且喜。讀者來函很簡單:「我不想生孩子,但男友想,怎辦?」正牌南宮夫人潘柳黛會怎答呢?我沒看過南宮夫人信箱,但不妨幻想她的回信。
親愛的讀者:
孩子並非你想要就有的,你該問他願不願來。人生很多事情,不由你做主,你的問題好比在問:「我不想長命百歲,但男友想,怎辦?」哈哈。
南宮夫人
但我既非南宮夫人,當然有另一套答法,奉覆如下。
親愛的讀者:
我聽了您這問題,頭很痛。這問題最困難的地方,不是沒有解法,而是太多解法,由於您提供的資料太少,我實在不知從何說起。下面隨便列出三個解法吧。
A. 您問「怎辦」,最簡單的辦法是:什麼也不做。人生很多問題,至死不會有解,亦不必解。例如「死後到哪裏去?」,我常思索這個問題,迄今毫無頭緒,反而越演越深,因為它涉及靈魂之有無、意識的成因,甚或宇宙的本質。我非但找不到出路,反而被這問題重重包圍,而問題亦逐漸融入我的生命,不,簡直成為我的世界。同理,您問「我不想生孩子,但男友想,怎辦?」,答案涉及其他可能更重大的問題,例如「要跟誰共度餘生?」、「愛情和婚姻有何意義?」等。這些人生問題,或許一輩子也找不到答案。
B. 第二簡單的辦法是:擲毫。您的問題似乎意味着兩個非此即彼的選擇:一個是不生孩子,另一個是跟男友在一起。您不惜問我這陌生人,表示這兩個選擇於您都是差不多「好」,您想不出有什麼理由要捨此就彼,對嗎?若您無法跟問題一同生活,又不想陷入「布里丹之驢」(Buridan's ass)的窘境──哲學家布里丹設想有一頭絕對理性的驢,恰巧身處一堆稻草和一桶水的中間,兩邊距離相等,牠無法決定該走哪邊,結果飢渴而死──那麼就要霸王硬上弓打破僵局,而擲毫正是最快捷有效的辦法。
C. 第三個辦法並不簡單,但可能比以上兩個更易接受,這是鍊金術所謂「等價交換」:簡單的辦法難接受,可接受的辦法不簡單。您的問題涉及「選擇」,什麼是選擇呢?據阿里士多德《尼各馬可倫理學》說,選擇不同願望,願望關於目標,「選擇是關於達到目標的途徑」(he de proairesis ton pros to telos)。那麼您首先該問自己:我最大的人生目標是什麼?生孩子會否阻礙達到目標?戀愛結婚是否目標本身?目標在望,選擇的路線才有意義。阿里士多德又說:「選擇需要理性和思考。」(he gar proairesis meta logou kai dianoias)您應該盡可能理智地籌畫未來,方法如下:準備兩張紙、兩枝筆,一個男友。在紙的上方,大家各自寫下人生最想要的東西,給這(些)東西指派一個數字,例如10代表「最想要」;紙的下方,各自寫下人生最想避免,即最厭惡的東西,同樣指派一個數字,例如0代表「最不想要」;中間則按照偏好列舉盡量多的東西,一律指派數字。分配數字的好處,是令您更清晰準確地理解自己的偏好。如此,您和男友就得出一個附有經濟學所謂「序數效用」(ordinal utility)的偏好序列,初步完成了人生規劃。怎使用這序列呢?假如您指派給「男友」的數值是9,「生孩子」是2,即是說,您指派給「不生孩子」的數值為8(因為10-2=8),據此結果,您該選擇男友,即使得到男友的條件是生孩子。但您作正式抉擇前,最好先參考男友的序列。假如「生孩子」對他是7,「女友」是9,您看了這結果,大可白眼一翻,選擇不生,也可為了答謝他的愛,而繼續選擇生;但假如「生孩子」對他是10,「女友」是3,您可果斷甩掉他了,因為您想他做老公,他只把您當作子宮。
祝好!
南極仙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