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難明數學題 - 伍家謙

Sunday:難明數學題 - 伍家謙

足球也好,籃球也好,體育這回事,從來不會是一道加減乘除的簡單數學題。恩師伍晃榮曾於旁述球賽時講過一句:「一加一等於二嘅話就唔係足球啦!」;《Slam Dunk》之中,流川跟仙道於爭入全國大賽時說:「籃球不是算術呀。」都是很好的解釋。重金盡收兵器就可稱霸天下?若無上佳的安排和平衡,其實就如叫一個剛從幼稚園畢業的小朋友去壓抑現時香港樓市癲價一樣不可能。(雖然結果可能沒甚麼分別)
歷史告訴我們,一班最好的球員合組的,不一定就是最好的球隊。過去幾多班主錢多耐性少,為求捧盃,不惜一切,大灑金錢增兵望買來「即戰力」,最終卻灰頭土臉回來。皇家馬德里於千禧年曾採「一年一球星」的買人策略,高峯期有包括施丹(圖)和朗拿度兩名球王級巨星在內的七條煙,戰績卻遠不成比例;湖人於2003年球季找來披頓和馬龍,與奧尼爾及拜恩合組F4,最終卻於總決賽潰敗,功敗垂成。如何分配時間球權、怎樣照顧一班身價億萬的球星的情緒,都是關鍵。
如何能達致1+1=2的理想效果?當然不會有一個一本通書睇到老的標準答案;環顧今季NBA, 火箭的夏登CP配,兩人加起來得出好幾倍威力,連帶身邊隊友都活了起來;OKC坐擁三巨頭,但戰績不似預期,似仍在摸索最佳合作模式,合三人之力,得出之數值暫小於三。
球隊這條數,難計難計,識加減之外還要懂化學作用;一加一等於二,但滲入催化劑,就會產生變化。不過是一加一等於二好,是大於二都好,總叫有數得計,怎樣也不及七十除以二等於二十那樣無稽。
文:伍家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