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過來人? - 沈西城

誰是過來人? - 沈西城

一篇文章,禍起蕭牆。鄭明仁撰《成報》創刊歷史云——「收藏家吳貴龍先生最近向我出示了『成報彙刊』第一集,裏面集齊了第一期至第二十期的成報,第一期創刊於民國二十七年(一九三八年)八月五日,每三天出版一期,是為三日刊。報上印上創刊人是何文法、李凡夫(漫畫家) 、過來人(蕭思樓,海派作家),督印人是何文法兄長何民江。」本乃第一手資料,彌足珍貴,可蔣芸小姐撰文提質疑:文中「過來人」身分,大抵有誤。編輯小姐來電問我,我以蕭思樓為外江佬(上海人),不大可能跟廣東佬何文法有任何牽連,斷言有問題。追溯資料,何文法生於一九一四年,三六年抵港,曾在報社工作,三八年二十四歲,創刊《成報》三日刊,大有可能,只是緣何會跟過來人攀上關係?百思莫得其解。起初,找不到過來人出生日期,只知跟他稱兄道弟的馮鳳三生於一九一八年,五十年代來港,聽方龍驤說,三哥年長於過來人,那麼自不可能同何文法同齡,既有懷疑,遂興推理之心,請教高明,非小思老師莫屬。小思老師不旋踵傳來一紙,是一段訃聞,刊出日期是一九九八年十一月三日(文匯報)——「蕭思樓(過來人)先生不幸逝世——蕭思樓先生積勞成疾,痛於重陽節前夕(十月二十七日)與世長辭,積閏高壽七十有七。」以此類推,過來人應生於一九二四年(減天地人三歲),若然,一九三八年,只得十四歲。再商諸陶傑,悉過來人五零年方來港,三八年當不可能結識何文法,共辦《成報》。於此殆可斷言,此過來人並非外江佬蕭思樓,定是另有其人耳。
電明仁問資料何處而來?答曰:「是收藏家給我看的,準確無誤,只是我一看到『過來人』名字,就想起蕭思樓,也問過韓中旋,說『過來人就是蕭思樓』,如今一對年份,當然不對,是我想當然,搞錯了!」聽罷捧腹。蔣芸小姐素性耿直,是其是,非其非,纖腕一揮,洋洋灑灑一篇好文章,說早已傳訊明仁指出謬誤,惟對方答以是收藏家的資料,沒了下文,忍不住,發文斥其非,明仁不怒反謝,有前輩鞭策,乃是好事。這也說明寫掌故文章,下筆要謹慎,資料未必對,不作得準。明仁不識海派作家,不然,一定不會犯此錯誤。
問題來了,《成報》創辦人的過來人,既非蕭思樓,又會是誰?明仁傳來《成報》三日刊第一期——督印何民江;何文法、李凡夫、過來人聯合主辦,注意是主辦,並非創刊。三人當中,何文法人人皆知,《成報》大老闆,也是大馬主,「七寶」、「七巧」,都是他愛駒,其子何國英曾為騎師。李凡夫漫畫家,年長於何文法,留學日本,二十年代已成名,傑作《何老大》瘋魔省澳。好了,何、李身分已證明,獨是過來人,教我費煞思量,起先,我推論是何民江化名,友人反對——「既是督印,就不必化名過來人。」
苦思半天,再追查資料,看到誼兄黃仲鳴〈琴台客聚〉談鄧羽公的文章——「鄧羽公是小報聖手,是《成報》老闆何文法的外父(次女良樨適何)。」鄧羽公生於一八八九年,卒於一九六四年,享年七十五,一九三八年《成報》三日刊創刊時,剛屆知命,風華正茂,再看創刊號,頭條刊小說《葫蘆乳》,作者耑名鄧倒翁。據黃仲鳴〈鄧羽公星醫師〉一文(二○一四,七月八日《文匯報》)開列鄧羽公筆名有「倒翁」一名,加以何文法曾在廣州《羽公報》做過事,於是推斷「過來人」正是鄧羽公。小思老師傳訊曰——「羽公筆名有『倒翁』一名,《成報》彙刊中有此名出現,你的推斷有實證了。」因而此過來人應非「蕭思樓」,乃係何文法丈人「鄧羽公」。至於何以叫「過來人」?想是羽公辦報經年,甜酸苦辣、喜怒哀樂遍嘗,故有感而自稱「過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