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一口氣,身軀往後傾,沉沉的「咚」一聲後,投入大海的懷抱,耳窩被海水掩蓋,只剩下寂靜。潛水教練朱肇璋(阿奇)下海已有4年,潛水經驗過千次,他說因嚮往海底寧靜而迷上潛水,更將興趣發展為事業。「我成日會幻想,如果有一日可以喺維港潛水就好啦」。機緣巧合,阿奇上月受聘於電影製作團隊,為準備海中拍攝工作,下潛維港和香港仔避風塘作安全搜索。曾一睹一般人難以到達的海域,阿奇被朋友問得最多的是:「水底靚嗎?」他形容維港看似璀璨繁榮,其實暗藏邋遢,海底垃圾堆積如山,水底世界猶如一座死城。
製作公司如需在海中拍攝墮海、水中打鬥等戲碼,都會聘請潛水員先在拍攝海域作檢查,確保演員安全。阿奇上月初潛維港,是在北角碼頭對出海岸。「水面同水底係兩個世界」,落水後,他形容水質之差肉眼可見,因能見度接近零,下沉至水深10米,眼前仍然一片混濁。「我連睇錶都睇唔到」,海底伸手不見五指,阿奇「一味靠摸」,搜索海床有否潛在危險。「成個海底最多就係垃圾,唔好話轉身,隨手拎起都係垃圾」,摸過膠樽、罐頭、車胎,誇張至鐵箱、郵筒等「乜嘢都有」,惟獨不見生物。
初探維港,一睹海底世界後興奮一掃而空,「落到去見到一個咁嘅場面,真係好唔開心」。阿奇說在如此人煙密集的海港,原本對海底景觀已不抱預期,但幻想破滅,上水一刻他心裏喊話,「唔會期望再有第二次」。
相較之下,香港仔避風塘珍寶海鮮舫下的水質反而較好,「起碼我仲睇到嘢,雖然都係見到垃圾」。維港水質惡劣,潛水員工作或似在玩命;阿奇試過潛水後臉部皮膚紅腫,亦曾憂慮誤吞海水致腸胃炎。
盼人人一潛一垃圾清理
阿奇說,只要海底物件未有延伸至水面影響演員安全,便毋須把垃圾打撈上來。他過去多次自發參與海底執垃圾工作,見盡人為污染對海洋造成的惡果,「開始覺得,海底唔應該係人去嘅地方」,對付垃圾,惟有見一件執一件。
他曾在西貢白沙灣見過印有簡體字的醫療廢物,如針筒、吊鹽水包、藥樽等,懷疑垃圾隨水流由內地飄到香港,「最驚訝係連胸圍都執過」。他估計假日在西貢等熱門潛水勝地,至少有200名潛水員在海底,「如果人人都做到『一潛一垃圾』,一日都起碼冇咗200件垃圾啦」。阿奇說,既然有能力下潛,就有義務保育,這是學潛水應有態度。
■記者梁銘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