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覺厲 - 林道群

不明覺厲 - 林道群

可能是因為習大大博覽群書,現在大陸媒體上不時冒出一些「不明覺厲」(雖然不明白但覺得很厲害的樣子)的西學定律,看起來頗能概括現狀,同時又具備一種西方古典思想的權威氣質。比如「塔西陀陷阱」,百度說是古羅馬史學家塔西陀提出來的,認為當政府不再受歡迎,好的與壞的政策都同樣招罪於人民。(喻指清退首都功能和清拆招牌)有好事之徒尋根索隱,翻檢了幾十本古羅馬史文獻,當然包括塔西陀的《歷史》和《編年史》,發現古羅馬人並沒說過這樣的話。
至於習大大自己一再提及的「修昔底德陷阱」,據說已被視為國際關係的鐵律。我查了下資料,習大大針對中美關係時,兩次好像都是正話反說的。他說世界上本無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國之間一再發生戰略誤判,就可能自己給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另一次,接受《世界郵報》專訪時他說的是:我們都應該努力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修昔底德陷阱」源自古希臘史家修昔底德,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一個新崛起的大國必然要挑戰現存大國,而現存大國也必然來回應這種威脅,這樣,戰爭在劫難逃。
這有點像前兩年,據說是王岐山微言大義的提到了所謂的「托克維爾命題」,二十多年前我經手印行過的托克維爾名著《舊制度與大革命》突然一夜走俏起來。人們引述托克維爾說:在經濟發展和民主推進過程中,經濟發展越是快速的社會,出現的社會矛盾反而越多。
這兩天因為在編印一本《托克維爾》小傳,腦海裏過眼雲煙的重現了這一連串大師的名言雋語。寫這本小傳的哈佛教授Harvey C. Mansfield說在美國也一樣,自艾森豪威爾以降,每一位美國總統都引用過托克維爾(其中不乏穿鑿附會),托克維爾一度成為顯學,大眾讀物也頻頻引用托克維爾。Mansfield說大家這樣做,既能添加文采,也顯得更有權威,雖然不明白但都覺得很厲害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