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驅逐低端人口之後,北京市近期備受質疑的運動就是拆招牌,當局宣稱至今年底將清拆2.7萬塊廣告牌匾、建築標識,以「打造視覺清朗的城市天際線,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但粗暴的清拆方式,不只令人回憶起文化大革命的「破四舊」,隨着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等前領導人的題字被拆除,也令人質疑這場運動的政治目的是為討好習近平、塑造習近平新時代的「帝都」形象。
地方行政指令牴觸國家法律
北京市上月發出集中清理建築物天際線專項行動的通告,勒令黨政軍機關和國企帶頭自拆違規牌匾,隨後出動清拆隊「執法」,費用由建築物業主承擔。隨着一塊塊作為北京地標的招牌被拆除,遊客哀嘆找不到路標之餘,更見識了文革「破四舊(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式砸爛文物的作派。
面對輿論劣評如潮,北京市當局辯稱是依法行政,被清理的只是違反《北京市牌匾標識設置管理規範》的招牌。但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官網的政策解讀顯示,今年9月修訂的《北京市牌匾標識設置管理規範》,是為「配合這次全市集中清理建築物屋頂廣告牌匾專項行動而制定的」,同2007年的版本相比,「在禁設條件和允許設置條件等方面做了重大改動」。其中最受矚目的改動是,原來只有長安街、天安門廣場、中南海、釣魚台地區等少數地段和建築物不允許設置牌匾,現在擴大至全市所有三層以上建築物。
這就是所謂依法行政?且不說有關規範只是配合這場運動的行政指令,連人大會議的橡皮圖章都未蓋,遑論經過立法公眾諮詢。況且,中國《行政許可法》第八條規定,「行政機關不得擅自改變已經生效的行政許可」,如果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變更或者撤回,但由此造成財產損失的,應當給予補償。北京拆招牌運動既未見客觀情況重大變化,又未見財產補償,根本是以地方行政指令牴觸國家法律的違法行為。
拆前領導人題字涉高層權鬥
北京市委書記蔡奇說,首都無小事。這是說,在北京發生的小事都可能引發嚴重的政治後果,相應地,北京的大事一定有政治目的,拆招牌運動的政治目的絕不是所謂的整治天際線那麼簡單,而可能是北京市奉習近平指令而為,或為討好習近平而為。習近平今年2月及2014年2月視察北京時,重點都是北京的城市規劃和形象。國務院住建部部長王蒙徽也曾公開表示,北京的規劃編制工作是「在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導下完成的」。
尤受關注的是,近日被拆除的牌匾中,既有名人題字的「北京科技大學」、「護國寺小吃」,更有前領導人的墨寶,包括毛澤東題寫的「中央美術學院」、鄧小平題寫的「中國國際廣播電台」、江澤民題寫的「中國農業大學」等。因此,北京大規模的拆招牌運動被質疑是為掩蓋清拆這些重點目標的手段,頗有文革破舊立新的意味。
諷刺的是,習近平為樹立親民形象而曾光顧的慶豐包子舖西單店,招牌也被拆除。連中共喉舌《人民日報》也發表評論,藉此質疑北京這場運動是否科學?是否太一刀切?雖有網民質疑,當局「紅臉白臉唱得挺好」。但是,如果官媒的批評不是抽水,加上蔡奇部署清查低端人口時「要刺刀見紅」的內部講話流出,海淀區突然停止清拆,那麼,驅逐低端人口、整治天際線兩大侵犯人權、財權的運動,顯然是中共高層權鬥的延續,是支持或反對習近平新時代的博弈。
李平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