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將就洪水橋的規劃提交立法會討論,這是繼新界東北發展案後香港未來另一土地主要來源。政府口口聲聲推出更多土地是為了解決樓價問題,只不過,現時政府的官地拍賣政策越來越向中資傾斜,政府新提供的私樓土地最終會否成為流入香港人手中的單位,十分之成疑問。
由梁振英上台後開始,政府越來越多平面面積過萬平方米的土地推出拍賣,一萬平方米等於十多萬平方呎,現時香港每平方呎樓價動輒過萬以上港元,因此,近年常有官地拍賣的成交以過百億成交,香港地產商雖然財雄勢大,但地產商所擁有的上市公司仍需要向股東負責,而大地產商的資金亦有很多投資選擇,因此,不會隨便參與這類瘋狂遊戲。那有甚麼地產商會不顧一切、有財力揮金如土競投土地,就只有中國國有資本的地產公司,因此,啟德多塊地王就落在海航集團之手,而鴨脷洲的地王就由合景泰富投得。
或令土地資源被凍結
由中資地產商這樣大塊大塊土地買下來有甚麼問題?首先,那些根本不在乎市民死活,只在乎推高樓價的中資地產商在拍賣土地時推高地價,變相推高樓價,因為每次拍賣呎價創新高都會推高樓價。香港地產商當然樂見其成,因為他們的土地靠早期囤積平價農地獲得,他們的利潤得到提高,但香港人就變相被這種炒賣土地的手法害慘了。
另一方面,中國國有企業異常進取的投資手法,總有撞板的一日,也會受政治形勢的影響,一旦他們的資金鏈因政策或政治因素突然斷裂,令項目中途爛尾,那誰來負責?這樣的爛尾行為會令不少珍貴的土地資源被個別過份進取的國企凍結,而且這凍結可能延續數年甚至十年,就算政府收回土地,再拍賣,其他地產商接手項目,或清拆已建的部份重建,這花耗大量人力物力和時間,但公眾就乾等這些土地所建的單位投放市場,這實在荒謬至極。
而政府傾向出售大型土地的政策,這亦與港府想協助市民上樓的政策背道而馳。英國同樣有樓價因大量來自各國的奇怪資金而暴升的問題,英國政府今年推出的Fixing our broken housing problem的白皮書中,就提出將一些小型土地推出發展,令更多小型地產商和建築商可以進入市場,不單有利加強競爭,提供更多選擇,而且小型地產商和建築商由於資金不夠多,他們更傾向盡快將建好的樓宇推出市場,變相有利樓市降溫。相反,現時香港政府將大塊土地賣給國企,國企根本不理賺與蝕,在香港沒有物業空置稅的情況下,他們長期囤積單位根本沒有人逼他們去將單位投放市場,而很明顯,政府並無做好他們的本份工作。
要解決樓市問題,一味要消滅綠化帶,連郊野公園和水塘都打主意盲搶地,並不是解決問題之道,因為只要土地拍賣政策安排不當,政府推出的大量土地就會落入少數人手中,那盲搶了全香港郊野公園的土地都不會解決到問題,而在洪水橋發展計劃中,政府打算如何規劃官地拍賣的規模以及時間表,就可以很容易判斷得到,究竟香港政府是有心解決樓市問題,還是以解決樓市問題之名,實際將土地輸送給那些不顧他人死活,明知樓用來住人還要炒的國有企業。不知政府還有沒有記清楚習近平的警告:樓是用來住,不是用來炒。
黃世澤
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