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暢銷的籃球報道文學《Boys Among Men》(圖)其實已買了好一段日子,早前去旅行期間才有閒情將它一口氣讀完。書名直譯《男人叢中的男孩》,主題是高中生球員直接跳進NBA。這現象的歷史不算短,早在70年代就有第一波,不過此書主要還是講述自1995年加尼特(Kevin Garnett)選秀,直至2005年NBA改制,關起了高中生直接進入聯盟的大門為止,這十年對於NBA以至籃球世界的影響極是巨大,也引伸出很多辯論。
雖然那個時代距今已經超過10年,聯盟目前剩下的高中直入球員也已經退一個少一個,但我認為這書仍然值得所有NBA迷一讀。裏面當然有高比拜仁( Kobe Bryant)、麥基迪(Tracy McGrady)和勒邦占士(LeBron James)這些我們非常熟悉的名字,但這本書並不是只為了歌頌這些成功球星而寫,也有詳細採訪不少失敗者個案,及一些幾乎被不合理的期待吞噬、但最後仍憑努力成功在NBA站穩的球員。
在一個個故事裏,作者阿布南斯(Jonathan Abrams)仔細地展示出一幅大圖畫,當中包括球隊的球探與選秀操作、經理人的影響、運動品牌的介入、聯盟管理層的經營盤算……等等,千絲萬縷,新秀選拔不論對球員和各方都有如一場潛在回報甚大的賭局;而即使成功入選,這些17、18歲少年驀然跳入一個競爭水平遠高於高中球賽的成人職業世界裏,迎接他們的是無數挫敗、歧路和誘惑。平日我們球迷都只着眼於冠軍指環與頂級球星,讀了這書你會了解,單單是在NBA生存就有多麼不容易。
今日NBA雖然設定了年齡限制,及規定至少離開高中滿一年才可加入選秀,但是球探向更低年齡球員伸手的情況並沒有停止,甚至有網絡媒體推波助瀾,繼續有一代接一代的籃球少年被提早給予巨大的承諾與期待。書中探討的現象,其實仍是現在進行式。
文:喬靖夫